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中總文康部會員遊新會
  • 菩提禪院浴佛法會祈福消災
  • 新聞特搜
  • 閩澳文化交流團拓眼界
  • 澳青哈爾濱考察智能化釀酒
  • 澳青認識日軍七三一部隊罪證
  • 東井圓佛會浴佛法會派米
  • 視助會辦母親節音樂會
  • 助殘日嘉年華明舉行
  • 自閉症協親子遊橫琴
  • 佛誕節祈福會願民心康泰
  • 社研會關注長者安寧照顧
  • 亞太區天主教童軍來澳朝聖
  • 婦聯赴澳大講解催眠治療
  • 研照顧者津貼擴受惠
  • 宣城副市長訪閩台總商會
  • 新時代列車“澳門號”大有可為前景光明
  • 講座邀女企業家分享心得
  • 三明政協主席訪客屬總會
  • 食店涉假聘用三人法辦

環保政策環環相扣

2013-11-14 00:00

    環保政策環環相扣

    施政重彈環保舊調,大多諮詢內容未有實際措施。尤其“環保與節能基金”資助對象原為商企和社團,現擴展至學校,資助上限由五十萬元提升至一百萬元,估計會產生設備的更新換代,但報告未提及回收方向;與政府今年推出四億元資助計劃鼓勵居民淘汰高污染車一樣,與環保宗旨背道而馳。

    政府資助鼓勵商企、社團、學校更換獲認可的高效能、節能環保產品,有利引進環保技術及設備,支持環保產業發展,廣獲社會支持。但有新必有舊、必會有棄置,故環保工作理應包括回收。今年推出資助淘汰高污染車時,社會已關注到廢置車輛如何處理問題,澳門十個廢車場,每個平均每天約拆解一至兩部車後運港。樂觀計算,十個廢車場即一年大約能處理廢車三千至六千之數。可是,全澳年產廢車近萬輛,部分是電單車,但已超出廢車場的處理能力。至於官方廢車存放場,只入少出,遲早滿瀉。前日施政報告宣佈“環保與節能基金”資助範圍與金額擴大,也未提及兩資助措拖下的回收問題。

    澳門地少人多,電子廢品處理再造產業獨力難支,需要借助區域合作力量。環保局亦成立了四年,時間非長亦非短,應有所作為。推行政策必須環環相扣,既要“源頭減排”,也綜合考慮“眼前排污”,避免新政策衍生其他問題,產生反效果。

    凌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