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浪漫氣氛
  • 體驗勞動
  • 川漢公交車持刀傷人被抓
  • 鳳凰花開
  • 黑龍江煤礦洩二氧化碳五死
  • 川車撞行人五死
  • 李強: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 中方批美打造經濟脅迫聯盟
  • 中方反制美鷹派前議員
  • 惠州河流受污染變紅
  • 澳琴聯手擴客源 赴穗辦旅遊推介會
  • 近期黃金市場分析
  • 銅價試新高 江銅有力再升
  • 辦短視頻賽 體現好客有禮
  • 澳博斥近兩億收購金碧及兩餐廳
  • 美食之都嘉年華下月開鑼
  • 旅遊大使系列培訓 推廣好客之道
  • 首季金融業增員 薪酬升2.2%
  • 首季電力消耗量升近一成
  • 引入國際認證課程 促會展提質

育人才前先立標準

2013-11-14 00:00

    育人才前先立標準

    回歸以來,澳門經濟高低起伏,不同階段人力資源狀況總不平均。勞資爭拗不斷,對勞動力供求各持己見,今天,對如何促進本地人向上流動,也有不同見解。立法保障上升通道,還是以更開放的競爭機制推升人資水平,恐怕再吵數年,也無法達致共識,梳理出一套各方滿意的制度。面對一五至一七年多個大型項目落成,新增數萬就業職位怎樣補充,已成為社會很大的憂慮。“計時炸彈”隨時觸動各方神經。

    澳門失業率長時間處偏低水平,理論上已經是“全民就業”,不輸入外僱補充本地人手不足,不知道還能否維持整個城市或主要行業的運轉。但一旦觸及就業職位對外開放,如同觸犯社會“禁忌”,不同利益團體寸土必爭。最終問題仍找不到解決出口,也看不清人資到底存在多大缺口。當越來越多政治團體加入“利益捍衛戰”,徒增勞資不和諧氣氛,無助釐清問題。

    昨日特首開腔,將對職業司機供需和未來趨勢開展研究,首次回應多年來社會的爭議焦點。發財巴無限增長、新巴士服務引起職業司機挖角潮,政府一直採取市場自由調節的方式應付。但無形之手能否解決問題,有目共睹。

    人資問題上,除欠缺清晰數據說明問題,勞方多番批評執法不嚴、過界勞工以至黑工問題纏繞。爭議無法消停,只會影響勞資關係,甚至阻礙澳門進一步開放市場。早前“外僱荷官”謠傳鬧得滿城風雨,儘管政府及有關公司一再澄清,最終才平息風波,但可以引起如此大的反響,除了有關方面沒有及時出面解畫,更重要是市場信心不足,容易相信捕風捉影的傳聞,反映出監管外僱模式以至打擊黑工等問題始終是影響信心的關鍵。未來外僱輸入有增無減,締造公平就業環境,是讓澳門社會走向更高台階的基石。

    特區政府新施政報告提出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包括精英培養、專才激勵、應用人才促進等三個計劃,以短中長期分階段為澳門儲備人才。對於人才的界定,有關部門解畫“宜鬆不宜緊”。內地亦僅以“具有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一群人”定義人才。企業吸納人才,又有一套評審標準,關鍵是適用。放諸社會,政府投入公帑培養的人才,又能採用甚麼準則?

    澳門需要增加大量人才,若為了填補空缺濫發資助,只能成為小圈子活動,令本已“惹火”的人才問題續成社會爭拗火引。人才培養須先建立一套客觀標準,獲取各界信任。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