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體局:“時間銀行”未有規劃
  • 十四類商品價格每周比對
  • 勞局休企酒店職缺接受申請
  • 當局設機制育公僕人才梯隊
  • 奇幻旅程
  • 各遊艇碼頭研設出入境關檢
  • 生死登記結婚申請擬電子化
  • 一常會簽就職宣誓法意見書
  • 內地女涉拾四萬不報被捕
  • 男子自炒毀公物棄車逃自首
  • 劫匪連環亮刀坦洲落網
  • 珠海有軌電車退場
  • 婦聯青協弘“五四”精神
  • 新橋“五四”活動多元
  • 同善堂校友青年會參訪橫琴
  • 建築師協走進聖心宣創意
  • 青創協訪橫琴政府部門促合作
  • “五四”籌委訪教局介紹活動
  • 各界觀展共守國安
  • 黔政協副主席勉澳委員發揮作用

學者:靠注資不利社保持續發展

2013-11-26 00:00

陳建新

    認同先建央積金合理    冀收集多元社會聲音

    學者:靠注資不利社保持續發展

    【本報消息】社會保障學會理事長、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政府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陳建新認為,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最低限度要讓年輕一輩看到其供款確切保障到退休生活無憂的憧憬,但在軟硬件條件均未成熟的當下,政府先構建中央公積金制度的做法和部署合情合理。至於社保體系的發展和完善道路具體該往哪兒走,還需透過多層次的有效諮詢,建議政府鼓勵專業團體多發聲、民間社團舉辦多元活動收集民意,及津助學術機構專家學者開展相應的研究調查,為構建真正長效制度提供多元意見及建議。不過他提醒,長遠、長效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宜過分依賴博彩稅收去構建。

    泛福利化不利發展

    陳建新表示,由於現行社保制度的構建欠前瞻性,僅偏頗地視作為退休養老保障制度,加上社會不同階層的長期相互博弈,最後演變成今天這種保障涵蓋養老、失業救濟和殘疾津貼、結婚、出生、喪葬等津貼的“四不象”泛福利化社會保障制度格局。儘管相關精算報告預計社保基金在不增加供款額、僅靠政府持續每年注資五十億元,五十年後仍會出現七百多億元的赤字,但人人在要求調升養老金額的同時,卻不太願意增加供款額。政府做大頭注資近九成,勞資雙方的象徵式供款支援份額太少,令社保基金的發展走勢越來越偏向以社會福利為依歸。

    現政府開展第二層社保制度——中央公積金制度的構建工作,陳建新認為央積金制度體系的設置構思有逐漸向港式強積金制度模式靠攏的勢頭,但港澳兩地社會制度和規模及人口數量不盡相同,不能全盤照搬,特區政府需因應澳門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綜合各方面的內容進行科學的分析構建,及推出與制度相對應的配套政策作支援。

    單靠注資長遠成疑

    他認為,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政府至少需統籌二至三層的保障,零層為社會救助式保障;一層為財富再分配後的養老金體系,以保障長者退休後的基本生活所需;一層是助居民設立強制性的個人儲蓄戶口制度,其餘便是靠居民自行構建起的親友支援網。

    他批評現行的養老金調升是“望天打卦”,既欠缺科學合適的調升機制,更缺乏危機預防機制,是否調升靠的是長官意志。這種調升的隨意性在經濟條件好時用錢確容易解決,但若整體經濟出現逆轉,社保基金這種以政府注資佔大頭的營運模式,是否可保基金的可持續發展值得關注,因養老金受益人的很多開支均是剛性開支,不可能因經濟差而削減。

    未來如何令社保基金的運作更合理化值得關注。對於基金的營運管理,陳建新認為應包括投資、行政及信託三個方面,由於社保基金現由政府主導投資,倘投資大則風險亦大,故政府採取較謹慎、保守的投資策略可以理解。但是,社保制度的政策大方向至少要讓年輕一輩看到退休生活無後顧之憂的憧憬,所以制度體系的構建長遠不應過分依賴博彩稅收,他建議政府關注基金的投資管理模式,及牽頭與相關信託公司就建立社保基金的信託制度進行研究。

    鼓勵社團宣傳推廣

    陳建新指出,在供款比例偏低的現實情況下,政府為每名合資格居民開立個人戶口,目的應是透過注資確保居民的個人戶口達到一定的金額比例,不會因金額太少而被行政費用淹沒;在社會軟硬件均未成熟的前提下,先構建中央公積金制度,相關做法適當,而央積金制度的框架思路及相關部署亦合理。

    社會大衆、傳統社團對社保制度構建定位的了解程度,是直接影響未來政策制度發展走向的關鍵,基於現時大衆對制度構建的原意、目標定位不了解,他建議政府與民間社團加強溝通協作,鼓勵社團舉辦多元化的宣傳推廣活動,令制度建構的相關訊息發放更全面、清晰、準確。並建議政府開展多層次的有效諮詢,包括鼓勵專業團體多發聲、民間社團多宣傳推廣,亦可津助學術機構開展相關的研究調查,鼓勵專家學者參與,以便收集多元的社會聲音,有利於制度的順利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