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港澳記者了解國產機研發歷程
  • 黎若嵐:土生土語是澳孕育語言
  • 今多雲驟雨
  • (新聞小語)汲取教訓 保障更生人士
  • 鏡湖:護理促進醫療產業發展
  • 黃潔貞促建高水平護理梯隊
  • 培道才藝達人比拼精彩紛呈
  • 學聯成員學習國安知識
  • 全澳教師籃球賽卅七隊競逐
  • 教局建言平台關注青年體質
  • 明愛特教交流會分享心得
  • 中國海洋大學訪澳大促合作
  • 閩政協主席訪城大促交流
  • 青年教師赴港交流收穫豐
  • 福校幼園慶母親節溫馨感人
  • 城大論壇促琴澳金融發展
  • 新聞特搜
  • 恆山黃芪認證技術琴澳落地
  • 工聯北綜講解防坐骨神經痛
  • 智耆之友午膳齋宴溫馨

勞資議員激辯輸勞好壞

2013-11-27 00:00

立法會昨繼續辯論經濟財政範疇施政方針

譚伯源

當局經常打擊黑工及過界勞工,保障本地工人就業。

    勞資議員激辯輸勞好壞

    譚伯源重申人資外僱政策須動態平衡

    財爺譚伯源再戰立法會,與議員辯論明年經濟財政範疇施政方針。議員再就人資及外僱政策追擊財爺,炮聲隆隆。有議員痛斥外僱泛濫,衝擊本地打工仔生計及向上流動的機會;有議員則反駁,外僱推動了GDP,造就更寬大就業空間,改善本地人的就業。財爺重申,人資與外僱政策要採動態平衡,亦不希望將本地僱員全部推入博企。

    博企外僱佔兩成五

    人資及外僱政策繼續成為經濟財政範疇施政方針辯論的主戰場,議員各抒己見。吳國昌特別提到六大博企輸入外僱嚴重:一一年威尼斯人、銀河的外僱比例為百分之二十,今年已分別為百分之三十一及百分之二十九;美高梅、永利、新濠及澳博的外僱比例亦已超過百分之二十,要求當局將博企的外僱比例重新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以下。

    譚伯源回應稱,目前六家博企共有七萬三千七百名本地員工、外僱二萬五千五百名,外僱佔博企員工百分之二十五點七。政府重申人資政策冀維持動態平衡。以本地員工來看,博企七萬三千七百人、政府公職二萬九千人,加上自僱人士二萬二千六百人,即共有十二萬五千三百本地居民從事這三類職位,佔本地居民就業人口百分之四十五以上。餘下十多萬就業人口,由全澳三萬多家中小微企分擔。要維持中小企有機會聘用本地人,政府認為外僱佔博企員工百分之二十五點七是較適當,亦回應到有聲音指不要將所有本地人推向博企。

    外僱擴大就業空間

    陳澤武形容,在人資問題上政府“踩鋼線”的技術很好,並認同千萬不能減少博企的外僱比例,否則博企向中小企搶人,會令中小企經營更困難。

    輸勞好與壞?正反意見互相交鋒。徐偉坤指出,目前外僱人數是回歸時的四倍,今年第三季本地居民收入中位數為一萬五千元,較回歸時增加三倍,收入增加正是反映居民向上流動的指標之一。在外僱人數上升的同時,本澳GDP亦同步上升。九九年GDP為四百七十三億元,去年已達三千四百八十二億元,升幅驚人。十幾年來,外僱人數與經濟量成正比,同步上升。外僱增加,並無佔據本地人向上流動的空間,更因為與GDP互相推動,造就更寬大的就業空間,使失業率長期維持超低水平。

    常見外勞取代澳人

    李靜儀卻持不同意見,指凡是有外僱輸入的行業,就不斷出現不合理解僱本地人、外僱取締本地人的個案。區錦新亦認為,大量輸入外僱,衝擊本地人的就業條件,雖然本地居民收入中位數升高,但仍有大批打工仔需要申請工作收入補貼,“不准輸入外僱的行業人工自然高,一旦輸入外僱的行業,人工就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