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專家理大談AI教研使用
  • 海星知識競賽激發學習興趣
  • 新華歌唱賽誦唱中華經典
  • 理大學士課程招內地生
  • 中德親子運動日溫馨熱鬧
  • 海暉中山畢業旅行拓視野
  • 國家資助澳大美術培訓報名
  • 城大校長赴渝研討英語教育
  • 培華史地問答賽精彩刺激
  • 世界年輕大學澳大排十四
  • 幼兒籃球嘉年華濠幼獲佳績
  • 創新學院學生會新閣就職
  • 國際供應鏈建模賽科大獲冠季
  • 科大嘉許交流生服務大使
  • 聖大港中大活化港公共空間
  • 勞校生赴琴生態研學增見聞
  • 今大致天晴
  • 浸信會愛羣成立十周年
  • 全運殘特奧口號徵集逾三千份
  • (新聞小語)中央撐澳 各界協力建澳

大方談性 觀念為先

2013-12-08 00:00

    大方談性   觀念為先

    時代變遷,無論是生理或心理上,新生代的性早熟已成事實,尤其是互聯網良莠不齊的性資訊充斥,隨手可得。但社會忌諱談性,性教育蜻蜓點水,仍停留在偏重生理學知識,完全脫節。生理上的性知識,互聯網百科包羅萬有,新生代迫切需要的應是對性觀念的教育,本澳的性教育應追上色情資訊泛濫或傳播的速度、重塑少男少女對性事的價值觀,方為上策。

    性在古老中國是禁忌,主流文化對性諱莫如深,許多人的性啟蒙可能源自大人們的粗言穢語。時移世易,當下的新生代生活在一個較過往有更多性資訊的媒體環境中,可能較成人更有能力尋找及閱讀性資訊。加上性被標籤為“核突”、“鹹濕”,大部分家長和教師總是“聞性色變”,青少年滿腹疑惑難解,令性變得更神秘,具有隱匿性的互聯網恰恰成為青少年“知性”的渠道,造成許多青少年閂埋房門上網尋幽覽“性”。

    從人生的成長過程來看,青少年正處於熱衷探索新事物及感情的階段,性絕對充滿魅力及新奇。然而,大膽、露骨、重口味的資訊網上橫流,對性事一知半解的青少年長年累月面對大衆傳媒的渲染,且大量成人片輕易便可獲得,抱有大堆對性的不解、幻想及疑惑,易使青少年冒險,一嘗偷吃“禁果”的滋味。社會環境催生少男少女性早熟,價值觀不斷改變,促使一夜情、未婚懷孕問題一直上升。

    本澳學校的性教育多為額外而非正規課程,內容相對保守,大多圍繞生理知識,或囑咐學生不要過早拍拖和發生性行為,未有深究背後原因,亦不會觸及兩性平等、尊重兩性等意識,流於表面。為阻止因好奇而釀成的悲劇,將性教育納入正規課程的呼聲不絕。

    無可否認,教育部門近年已着重推動學校加強性教育,推行“學校性教育支援計劃”,編製性教育教材及培訓教學人員,惟目前僅有十二所學校參加,未能普及。無他,一般中小學課時緊張,難以騰出更多時間用在性教育上。平情而論,學校的性教育應是重質不重量,需要的不是高深理論,而是性觀念的根植。這牽涉到教師本質的問題,是否對正確的性知識掌握透徹、對教授性教育的技巧等,而非着重傳授了多少理論。

    加強傳授性知識、適時更新性教育教材固為重要,但社會不能將學生吸收到多少性知識作為硬指標,將責任全推在學校身上。家長如何引導子女懂得好好保護自己身體,鞏固自我價值,避免出現錯誤的性觀念,同樣重要。

    若青少年習慣利用互聯網求取性知識,當局不妨對症下藥,設立官方的性教育網站,發放具權威的資訊,及時釋除青少年成長路上的各種性疑慮;同時,提供父母所需的性教育技巧及應對方法,實行政府與家校攜手,為新生代樹立正確的性觀念。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