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街總祐社宣兒童權利公約
  • 北區宜增幼童活動空間
  • 民青會訪深合區民生局
  • 親子坊發掘子女優勢
  • 山東統戰部訪中總深化合作
  • 真菁育苗會探討生態系統
  • 寵物嘉年華宣揚領養不棄養
  • 民眾願景探討中小企發展
  • 業界:攜手展示澳門好客之道
  • 聚賢同心冀優化三地職訓認證
  • 世界大伯公節代表團赴粵參訪
  • 澳三作家入中國作協公示名單
  • 微電影活動促三地青少交融
  • 寵物情緣
  • 全澳兒童畫展繪畫賽昨頒獎
  • 政府社團向住院童送祝福
  • 琴澳遊園會慶兒童節
  • 夢啟航親子製風箏
  • 團體辦藝術教育工作坊
  • 街總氹社向兒童派禮物

反思聖誕節原意

2013-12-10 00:00

    反思聖誕節原意

    從西方情人節、聖誕節到父親節、母親節,再到最新走紅的“8.3男人節”、電商炒熱的“雙十一光棍節”、外地盛行的“雙十二感恩節”……“有節必過,沒節造節也要過”已成消費新趨勢。還有兩周便是聖誕節,人們瘋狂購物之際,知否節日本身的原意?

    猶記得去年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黎鴻昇於聖誕獻辭中,再次點出都市人物質豐盛、精神空虛的現象。社會資源有限,凡人皆追求物質以維持生活,不平安的身心,正是精神的貧窮。主教呼籲將無限的價值,例如互愛、信仰、德性修養共同發揚,才能讓人類身心成長得更平安。勉勵人生應從剛毅中學習純善前進的價值,才有明天的收穫。顯然,聖誕不是堆砌熱鬧、放縱自我、沉溺物質享受的日子,由宗教延伸而至的意義是“愛”:關愛他人、愛護家人,構建和諧社會。

    可是,經濟掛帥、物慾橫流的今天,澳人社會價值觀“走樣”,愛名牌、有車有樓先有真愛的歪理;參賭、吸毒濫藥、性罪行不斷增加。近日,十四歲輟學生斬殺親母;祼聊勒索幾乎天天上演。這是經濟、文化、教育失衡,缺乏人文關顧,還是遏賭政策不到位有關?

    守望相助、福澤他人、包容共濟本是澳門社會核心價值,如今卻漸離漸遠,消費享樂無非尋求精神短暫放鬆。要回復原貌,必須“揚互愛,頌感恩”。

    凌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