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四月本地醫藥化學產品出口增48%
  • 英皇夏日限定市集 增旅遊元素
  • 文綺華:有信心全年引客3,300萬
  • 四月澳車北上增33%
  • 五月賭收201億 疫後新高
  • (一家之言)打通直航網絡 創引客誘因
  • 快手推自研大模型產品可圖
  • 阿里:三方式涉足AI領域
  • 歐盟成立辦公室監管AI
  • AI應用生態繁榮 中小企關鍵
  • 逾半德企擬加大應用生成式AI
  • OpenAI成立安委會 訓練新AI模式
  • GPT-4o登場 多模態成AI競爭焦點
  • ChatGPT日耗50萬度電
  • 魯澳文旅演藝交流 助力優勢互補
  • 加央行減息不利加元
  • 人行助力 熊貓債續火
  • 港股五月累升逾三百點
  • 動用9.7萬億日圓 干預匯市
  • 葡旅局冀二七年引五十萬中國客

上月通脹3% 溫和可控

2013-12-10 00:00

食品價格續成通脹推手之一(新華社)


    上月通脹3%   溫和可控

    【路透社北京九日電】中國十一月通脹同比漲3%,脫離上月觸及的年內高點,主要受食品價格微降及翹尾因素減弱推動。明年物價雖有一定上漲壓力,但分析師預計整體仍將溫和可控,為推進改革營造空間,貨幣政策料保持適度偏緊。

    “比較符合預期,主要是非食品價格穩定、食品價格下跌導致。在產能過剩、需求不足下,通脹不是甚麼問題。”申銀萬國宏觀分析師李慧勇稱,“只是受基數效應和食品價格的擾動,數據月度之間可能會有波動。”

    他預計CPI明年全年漲幅仍在3%以內,不會有太大的物價上漲風險,但不排除個別月份會比較高,譬如春節錯位因素可能導致一四年一月物價比較高等。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十一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降1.4%,環比持平;一至十一月來看,CPI同比漲2.6%,仍遠低於3.5%的全年控制目標;PPI則同比降2%。

    食品居住類成推手

    “CPI數據低於預期主要是食品部分造成,食品價格指數變化基本上是季節性的,且食品價格走勢一般先行,未來走勢要超預期至少要提前半年。”宏源證券宏觀研究高級分析師孫海琳稱,“可以預見到明年上半年食品價格上漲壓力不是很大。”

    她認為,現在CPI運行區間大概是在2.8-3.2%之間,未來很難突破這個區間。未來人行政策調控的目標將更加注重防範金融風險方面,而非通脹。

    “明年貨幣政策以穩健為主,可能會偏緊。”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汪進持同樣觀點,“目前就業沒有太大問題、總需求穩定,在此背景下改革的整體環境很好。”

    自去年次季開始,受經濟增速放緩和食品價格回落影響,通脹絕大多數時間都在2-3%的區間徘徊。但九月以來,受食品價格抬頭推動,CPI迄今已連續三個月處在3%及以上水準,中國已進入新一輪通脹上行周期。

    未來隨着經濟企穩回暖帶動總需求上升,以及水電氣資源價格改革進一步推進,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食品價格推動,明年通脹仍面臨一定壓力。但整體預計仍溫和可控,為推進改革營造空間。

    “儘管物價上漲尚不足憂,但從影響物價上漲的因素看,食品和居住類是推升物價主要因素,尤其居住類價格上漲影響面較大,明年中國物價上漲壓力正加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稱。

    不過PPI同比仍在下降通道中,通脹從PPI向CPI傳導力量並不強。張永軍稱,從經濟總體面看相對平穩,要消除PPI的下降趨勢仍需要時間。

    貨策料續適度偏緊

    至於資源價格改革對通脹的影響,李慧勇坦言,資源價格改革是人為的改革,由政府主導推動,那就是可控制的,會考慮到居民承受能力,“不可能說由於政府的改革帶來人為的通脹,然後人行再採取緊縮政策調控通脹,那不是給自己找事兒嘛。”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副總裁胡豔妮指出,整體來看以後食品價格都是一個中樞上移的趨勢,受基數效應影響十二月CPI同比漲幅料在3%以下,但明年初因為春節因素可能再度走高,但不會突破3.5%。

    “人行貨幣政策還會維持適度偏緊,來自通脹角度壓力不大,主要還是M2(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不過防通脹方面也不敢太過放鬆。”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