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聯國籲查加沙醫院亂葬坑
  • 以軍準備好攻拉法
  • 華批衝擊亞太和平穩定
  • 大馬前總理馬哈蒂爾被查
  • 航天員面部細節將更豐富
  • 華:避免外空成新戰場
  • 神十八電池容量更大
  • 國際月球科研站如何建?
  • 神十八成功入軌
  • 英皇家騎兵隊馬匹亂闖傷五人
  • (社論)阿根廷投北約打錯算盤
  • 學者:美軍援台實“吸血”
  • 馬英九:美不會無保留挺台
  • 奪命車禍
  • 台感染腸病毒個案急增
  • 台輿論:兩岸關係難改善
  • 美軍駐台?
  • 華兩大熊貓下周赴西旅居十年
  • 陸:對“台獨”決不手軟
  • 王毅:中馬高質量共建“帶路”

三峽工程爭議中運行十年

2013-12-20 00:00

三峽工程大壩(資料圖片)

    三峽工程爭議中運行十年

    從論證階段到運行十年,三峽工程始終是輿論的焦點,這一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引發的爭議始終不息,但專家高度認可其運行十年帶來的防洪、發電、航運效益。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的調研組在長江流域多省市調研,計劃編制長江經濟帶規劃,依託長江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撑。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四日,經過長達四十年論證的長江三峽工程正式動工。二○○三年,以水庫一百三十五米正式蓄水、雙線五級船閘通航、電站首批機組發電為標誌,三峽工程投入運行。

    標準提至百年一遇

    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魏山忠說,長江最大的問題是防洪,而三峽工程僅防洪效益一項就功德無量,“因沒有甚麼比生命更重要”。

    而在從漢初到清末的二千多年間,長江平均每十年發生一次洪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國舫說,三峽工程建成後,長江最險要的荆江河段的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使出現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可通過分蓄洪工程,防止荆江河段兩岸發生幹堤潰決的毀滅性災害。

    科學民主實事求是

    一年前,中國工程院組織近一百八十名院士和專家,評估三峽工程自二○○八年首次試驗性蓄水以來的工作。評估組組長沈國舫認為,三峽工程從最初設計到可行性研究、從大壩建成到試驗性蓄水,體現了“科學民主、實事求是的態度”。

    三峽集團早前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三峽電站十年發電總量已突破七千億千瓦時,相當於替代燃燒二億多噸標準煤,減少了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的排放,節能和環保效益顯著。此外,三峽工程改善了重慶至宜昌六百六十公里河道通航條件,萬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船閘貨運總量十年間增加了五倍超過億噸,運輸成本也降低了約三分之一。

    爭論脫離科學常識

    儘管三峽工程綜合效益顯著,公衆依然沒有停止討論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包括生態環境、氣候變化、地質災害、移民發展等問題。

    三峽品質檢查專家組成員高安澤認為,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但有些爭論脫離科學常識,把所有問題都怪在三峽頭上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