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斜槓成新職業路向
  • 辛黃會率團訪三水中山珠海
  • 青企改選續助青年雙創
  • 鏡湖為中總婦委介紹凍卵
  • 冀政協副主席訪匯智社
  • 五四青年營穗交流收穫豐
  • 閩統戰部訪僑總深化合作
  • 雲南領導三建議促滇澳合作
  • 珠慧心藝術館昨揭牌辦首展
  • 新聞特搜
  • 西遊智破多“弦”宇宙將上演
  • 超化算藝術收藏展昨開幕
  • 吳析夏藝術展呈跨文化視野
  • 數碼攝影學會作品展揭幕
  • 閱讀推薦官賽推廣閱讀文化
  • 國家增三文遺列亞太區名錄
  • 新華夜中教師了解灣區發展
  • 城大獲贈習主席多語種書籍
  • 城大訪中南大深化合作
  • 氹坊英語日展現學生才能

人策須適度 重點在宜居

2013-12-21 00:00

    人策須適度   重點在宜居

    澳門官民昨熱烈慶祝回歸十四周年,連場盛典,歡慶之聲依然迴響。今天,澳門將踏上回歸十五周年的新征途。

    展望明年,澳門將舉行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特區政府換屆,加上慶祝回歸十五周年系列活動,好不熱鬧。除上述重要的政治活動、社會活動,預計政府還將針對房屋、土地、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重要民生課題,有一系列的法規、政策要諮詢、出台及落實,重點包括三月一日生效的“城規法”,第三輪新城填海及“澳人澳地”諮詢接踵而至,“十年公屋發展策略”即將公佈,千呼萬喚的中央公積金方案快出籠,訂立最低工資要破冰,人才發展委員會一月組成並制訂連串計劃。被視為各項施政的重中之重、能將以上各項政策串連起來的人口政策研究亦會年內完成,社會高度關注。

    人口政策是各項政策的根本,如人口規模、承載力涉及城市規劃等,足以左右居住、能源、環保、交通、生活舒適度,甚至休閒旅遊產業等;人口質素又涉及教育、向上流動,直接影響澳門經濟活力、澳人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人策對多個方面都甚具指導性,應盡快制訂、公佈,為其他政策討論提供基礎,否則便如瞎子摸象。

    去年政府發佈人口政策諮詢文本,揚言澳門缺人,須大量輸入專才、外僱及大幅提升整體人口規模,以維持經濟發展,惹來不少反彈。諮詢期間,政研室共收到五百二十七份、二千一百○二條社會意見,日前正式公佈《澳門特區人口政策框架諮詢意見報告及意見匯編》。

    雖則匯編祇對二千多條意見作分門別類和量化處理,未有結論。但從各方意見綜合而言,居民對人策已有一定的共識,如應以應對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和適度多元經濟發展需要來制訂人策,旨在維護澳人利益,努力促進人才素質不斷提高,人才應立足本地。未來人口規模應取決於人口承載力,承載力不單要考慮作為主體的澳人,還包括流動人口;土地及自然資源是改善澳人生活的主要因素,必須具備條件下,才能考慮增加人口的途徑。總而言之,不能盲目要人輸才。

    澳門開埠數百年,一直由海內外過客落地生根聚集建城,過去、現在及將來都絕非排外的城市,然而地方實在太細,承載力有限。故居民一聽到大量輸入專才、外僱,便聯想到樓價、租金火上加油,交通越來越堵,社會設施僧多粥少,飯碗被外僱搶走等切身問題。更有陰謀論說有人想“谷大人口搵錢”、為輸入外僱找藉口。聲音不少,很多都是居民的切身感受、肺腑之言。

    澳門未來的人口規模取決於承載力,承載力又取決於城市定位及居民感受。澳門既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重點就體現在宜居、宜遊之上,所以無論專才、外僱輸入,還是遊客數量都得適度而為,過了平衡線就“一拍兩散”,最終輸家是澳門及居民。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