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黔文旅招商推介 促深化合作
  • 圖片新聞
  • 銀河嘉佩樂酒店明年中開業
  • 旅業倡拓具潛力自由行城航線
  • 客量支持 酒店料“五一”房九成滿
  • (一家之言)眾志成城打造宜遊環節
  • 黑桃資本捐出藝術珠寶藏品
  • 美股近期大市回顧及展望
  • 特斯拉營收利潤遜預期
  • 餐飲業使用智能管理系統趨增
  • 深合區科創扶持十措 接受申請
  • 張文宏:大健康料成澳新產業支柱
  • 餐飲智能方案展示會下周一舉行
  • 美四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回落
  • 亞洲貨幣偏弱 人幣壓力漸增
  • 建築工程界赴黔考察發展趨勢
  • 港股三連升 破年內小三頂
  • 樂高特展 展1:1賽車模型
  • 銀河櫻花文化節 豐富多元體驗
  • 格蘭莫雷借澳平台入內地

內地年輕人熱衷網上理財

2014-01-06 00:00

    渠道漸多

    內地年輕人熱衷網上理財

    【中新社北京五日電】為了避免手中的錢票子變“毛”,相當一部分中國內地民眾將存款“搬出”銀行,尋找更高收益的投資渠道,其中伴隨着互聯網興起而成長的“80後”、“90後”一族,不僅涉足理財產品,更“嚐鮮”互聯網金融,引領理財新潮流。

    “現在不到最後一天我一定不還錢給銀行。”俞波三年前從大學畢業,兩年前開始“供房”。她告訴記者,最初的時候由於擔心違約,她每個月均會早早地把月供存入還款賬戶,但我現在意識到這種做法讓銀行“佔了便宜”。

    八九十後財力有限

    俞波觀念的轉變源於一三年六月上線的“餘額寶”。她告訴記者,將錢轉到餘額寶的收益是銀行的十餘倍。要轉出時,祇要金額在5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下,基本兩個小時左右錢就可到賬,“所以能晚一天給銀行就盡量多賺一天利息”。

    餘額寶的宣傳人員也清楚自身優勢,他們在北京地鐵通道兩側的廣告牌上用醒目的字體標出“餘額寶累計收益率是活期存款的近14倍”。據餘額寶方面介紹,截至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餘額寶的客戶數目達4,303萬人,規模達1,853億元,其中大部分使用者是“80後”、“90後”的人群。不過,餘額寶的人均持有金額僅為4,307元。這一方面源於剛剛走入社會的“80後”、“90後”的財力有限,另一方面也彰顯了民眾對互聯網安全性的擔憂。

    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的張林告訴記者,她曾把40萬元轉入餘額寶,高的時候一天能獲取70元左右的收益。但後來從系統發現,她買入的數額超過了99.9%的用戶,“大家好像也沒放太多錢進去,網上經常看到一些賬戶被盜的報道,後來把錢慢慢轉出來了。”

    張林說,雖在餘額寶出現後,“百度百發”、網易“添金計劃”等收益率更高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也陸續面試,但高收益率畢竟抵銷不了對安全的擔憂,所以她的投資方向轉向銀行理財產品。

    八成配置風險資產

    “除了資金挪動不方便,銀行理財產品在收益率上有時不一定比互聯網(產品)差。”在北京一家金融機構工作的“80後”李稜告訴記者,年底銀行缺錢時,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均會走高:“剛剛過去的(一三年)十二月,工農中建四大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基本在6%左右,一些股份制銀行更高。”

    李稜說,現在他身邊的同齡人已很少把大量錢存銀行活期:“大家均很有理財意識,同事之間幾萬塊錢周轉,規矩也是按照一般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付息。”

    不過,在一些人眼中,無論是餘額寶還是理財產品均是偏保守的投資手段。在大學學金融專業的易飛告訴記者,人的一生中,三十歲左右的時間應是最有進取心、財富積累最快的時段。

    “所以我八成投資配置的是高收益的風險資產。”易飛透露,除了A股和期貨,他還開立賬戶嘗試炒美股:“這些均是長期投資,我手中的現金一般會做一些交易所逆回購。”

    不過,對股市“不感冒”的也不在少數,在媒體工作的邊曉洋回憶說,大學時她曾將自己的第一桶金(獎學金)一股腦地投入股市,結果虧了個四腳朝天:“我已將股市踢出投資選項單,會嘗試其他的理財渠道,但不會去存活期。”

    民眾理財熱潮的湧現,讓銀行無法再像過去那樣大量拿到“便宜錢”。近年在“存款搬家”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理財產品已成為銀行獲取資金的重要方式。未來,隨着利率市場化和金融改革的推進,更多的理財產品料將快速湧現,如何理財將成為民眾持續面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