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港澳記者了解國產機研發歷程
  • 黎若嵐:土生土語是澳孕育語言
  • 今多雲驟雨
  • (新聞小語)汲取教訓 保障更生人士
  • 鏡湖:護理促進醫療產業發展
  • 黃潔貞促建高水平護理梯隊
  • 培道才藝達人比拼精彩紛呈
  • 學聯成員學習國安知識
  • 全澳教師籃球賽卅七隊競逐
  • 教局建言平台關注青年體質
  • 明愛特教交流會分享心得
  • 中國海洋大學訪澳大促合作
  • 閩政協主席訪城大促交流
  • 青年教師赴港交流收穫豐
  • 福校幼園慶母親節溫馨感人
  • 城大論壇促琴澳金融發展
  • 新聞特搜
  • 恆山黃芪認證技術琴澳落地
  • 工聯北綜講解防坐骨神經痛
  • 智耆之友午膳齋宴溫馨

宋碧琪倡電子監督

2014-04-21 00:00

是否引入“電子簽到 ”監察出席率,官員議 員有不同意見。

    涉公帑卅一億 廿人監管唔啱數

    宋碧琪倡電子監督

    【本報消息】第二階段的持續進修資助將由五千元增至六千元,以去年統計十五歲以上澳門居民五十三萬人口計算,涉及公帑超過卅一億元,如何監管最受關注。議員宋碧琪認為,僅由處級的廿名全職人員負責處理該龐大計劃,一來反映人力資源嚴重不足,二來凸顯政務不協調。當局應根據“持修”的可持續性,決定是否擴大投入科技成本以取替人力資源不足困境。

    現時參與持修計劃的學員是否出席,以在表格上簽署“與身份證相同的簽名”為準,對於當局解釋基於成本等考慮引入電子簽到技術未到時候,宋碧琪認為,政府錯在未能“轉換角色”,化被動為主動。“規矩訂好了,如果政府時刻都要目及實,但係又唔夠資源監督,出問題必然歸咎政府。”她建議,當局首先要從持修計劃的可持續性思考成本效益,如果政策屬於未來一段時間的中長期計劃,顯然投入大量科技成本提升電子監督,比人力資源成本更廉價、高效,當局應長遠部署;否則望天打卦,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利於市場運作和政府工作。

    涉及五十萬居民、最多可達卅一億元的項目,僅由處級機構的一個部門負責,宋碧琪直言此為體制上的弊端,重申行政必須改革,政務協調合作,才能發揮制度優勢。某些部門“日日加班,累壞前線”,行政隊伍的士氣哪會高漲?部門之間的轉換和流動一定大,不利於穩定政策執行。持續進修意願良好,但“做了工作,失了民望,也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