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體局:“時間銀行”未有規劃
  • 十四類商品價格每周比對
  • 勞局休企酒店職缺接受申請
  • 當局設機制育公僕人才梯隊
  • 奇幻旅程
  • 各遊艇碼頭研設出入境關檢
  • 生死登記結婚申請擬電子化
  • 一常會簽就職宣誓法意見書
  • 內地女涉拾四萬不報被捕
  • 男子自炒毀公物棄車逃自首
  • 劫匪連環亮刀坦洲落網
  • 珠海有軌電車退場
  • 婦聯青協弘“五四”精神
  • 新橋“五四”活動多元
  • 同善堂校友青年會參訪橫琴
  • 建築師協走進聖心宣創意
  • 青創協訪橫琴政府部門促合作
  • “五四”籌委訪教局介紹活動
  • 各界觀展共守國安
  • 黔政協副主席勉澳委員發揮作用

綠色未來籲建築廢料徵費

2014-04-22 00:00

環保團體促當局落實建築廢料徵費 (資料圖片)

袁嘉浩

    口號漂亮   工夫欠妥

    綠色未來籲建築廢料徵費

    【本報消息】就去年建築廢料激增逾六成,綠色未來副會長袁嘉浩直言,這是政府僅以“源頭減廢”為口號、卻久久不下工夫的真實反映。在堆填區將近飽和之際,理應是政府為減少建築廢物下重拳的契機,無奈當局捨難取易,積極於開闢廢物的新出路,尋找新堆填區的選址、與內地進行區域合作等,反而在規劃中提及的“污染者自付”、“生產者責任制”的政策遲遲未有聲氣,質疑當局是否要等到大商大戶的工程紛紛竣工後,才展開廢料徵費的討論?

    外地處理影響他人

    袁嘉浩認為,區域合作無疑緩解了本澳建築廢料堆填區的沉重壓力,卻即時增加了原本沒有的運輸費、管理費、行政費和處理費等一系列費用;在沒有廢料徵費前,污染者和生產者都不需要為此“買單”,誰是“買單人”不言而喻。一日未出台建築廢料徵費的政策,是否意味着社會的資源就要繼續為這些企業環境責任欠奉的資本家犧牲呢?另外,落實以區域合作方式集中處理廢料無疑可減少成本,但此舉不僅對台山當地的環境造成潛在影響,還可能對運輸途中的站點造成污染,故當局應當做好把關工作、嚴格遵守《巴塞爾公約》。

    他表示,當局不應再短視於現有利益,應盡快公佈建築廢料收費時間表或其他計劃的進度等。建議參考鄰近地區的經驗,在要求建築商補償環境成本的同時,亦透過價格的差異有效做到廢料分類的工作。以香港為例,於○六年起推出“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以每噸廿七元到一百二十五元不等的價錢,接收不同種類的建築廢物,棄置量減少三分之二。廢料的分類是回收的第一步,亦是關鍵的一步,將大大增加回收的效率。

    做好策劃協調減廢

    他認為,減廢門檻其實可以好低,例如重複使用圍板、棚架,把金屬、混凝土及瀝青循環再用、利用挖掘工程的棄土作為回填料、安排由其他工地接收棄土等,祇須多花工夫、做好事前的策劃和後續的協調處理就能做到。假如當局願意踏出多一步,憑藉公共部門和大型企業的資本和實力,以及其他地區超前的經驗和政策,減廢環保的建築方案不難由他們帶頭做起。例如為了更有效利用廢料資源,香港要求在工程開展時所挖掘的棄土作為填料回用、均衡挖填量,以及建立填料管理系統,把剩餘棄土與欠缺填料的工地互相配合,做法值得澳門仿效。由政府建立建築商之間的協調平台,建立建築廢料管理中心,作廢料儲放及配備之用,進一步減少棄土的產生。更重要的是落實廢料徵費,對營造本澳應用綠色建築和使用環保建材的環境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