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研院全國憲法賽報名
  • 新華夜中學生了解監獄運作
  • 隆都同鄉會參加沙溪非遺周
  • 珠澳兒童繪本填色報名
  • 雙水同鄉會考察閩兩企
  • 工聯筷子基七感分享會月底辦
  • 圖協訪珠海金灣圖書館
  • 張權藥廠贈街總兩中心破痛油
  • 青進協考察深合區民生建設
  • 工聯氹服描繪人生首張照片
  • 建築師協出席粵導則審查會
  • 警惕假冒現金分享騙局
  • 青海領導訪省級政協會
  • 分享會交流第四橋建造技術
  • 建安協新閣就職不忘初心
  • 豐澤政府泉州同鄉總會簽約
  • 科技界積極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
  • 冀政協副主席訪僑總增聯繫
  • 菜農桌面演習應對極端天氣
  • 福校認識“風暴潮”避險

行行出狀元 厚職靠本事

2014-04-30 00:00

    行行出狀元   厚職靠本事

    “五一”勞動節前夕,澳門工聯宣佈未來維權主軸將由“保本地人飯碗”轉向“為本地人爭取好工”。工會維權主軸的重大改變,正好揭示澳門社會經濟發展晉新階段。歷史悠久的基層勞工團體亦須及時調整航向,配合社會的步伐,為新時期的工薪階層謀福祉、促進步,最終推動整個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

    博彩旅遊業帶動,澳門經濟連年高速發展,各業需人求才,失業率屢創新低,最新失業率跌至百分之一點七,已是全民就業的界線,更是在輸入了十四萬外僱大軍下的就業狀況。對本地工薪階層來說,歷來爭取的是“三部曲”:保飯碗、增薪酬、爭晉升。在過去一段本澳經濟裹足的日子裡,尤其回歸前後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保飯碗是本澳工會的主要維權任務。但時至今天,經濟環境翻天覆地,保飯碗不再是首要,反而因無序輸入外僱,本地工人薪金被擠壓、晉升被堵阻,成為社會較尖銳的矛盾。這種矛盾並非不可調和,關鍵在政策、更在人。

    工薪階層最風風火火的是,雖就業但分享不到經濟發展成果,樓價物價急升,收入追不上通脹,生活壓力大,自然歸咎於十四萬外僱壓低工資,更佔據博企的中高職位,令本地人看不到晉升前景。這需要政府創設條件,有序輸入外僱,設立中高層外僱退場機制,鼓勵大企培訓、起用本地人。

    問題在如今輸勞政策不清晰又滯後,一方面“確保本地人充分就業”前提下才輸勞,一方面必須輸入技術勞工。但前者只是輸勞的最低標準,早已不合時宜;後者在未設退場機制下,無限制輸入高技術外僱,更與本地人向上流動相悖。更甚者,中小企人手緊張,所求者都是洗碗、清潔、搬運、侍應、服務員等,基本上是非技術性勞工,這些工種可以說本地人不想做,又或人都被大企扯去,中小企卻急需,於是大開綠燈,與固有輸勞政策自相矛盾。可見本澳輸勞政策混亂又不合時宜,必須重新檢視,改弦更張,使政策更符合社會發展、澳人利益。

    政策與時俱進,人更須與時俱進。人望高處是人之常情,眼高手低也是本澳職場通病。向上流動的前提,不在是否本地人,而是能人,競爭出人才;高薪厚職也必須接受競爭的洗禮,故爭好工,還看本事。政府要做的是創設公平的競爭環境,為本地人增加培訓的條件和機會,是龍是蛇,最終還靠個人的努力與能力。

    中小企和部分行業人員嚴重流失,說明本地人力資源配置失衡,與中國人傳統就業心態分不開。過去行醫高尚又搵錢,父母一窩蜂催促子女讀醫去做醫生,結果回歸前本澳醫生一度飽和。今天博彩業如日中天,薪高福利好還分股份派紅利,爭入賭場者絡繹。可見本地就業心態的狹隘。政府在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的同時,引導澳人就業多元,眼界也要多元,行行出狀元,否則就業與人資永遠難平衡,勞資糾結只會鑽進死胡同。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