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六措助力 業者料國際會議增10%
  • 學者:六措助澳經濟提質
  • 新中央酒店今試業
  • 三月團客按年升1.2倍
  • 特首巡視 冀助企提升生產力
  • 引入智能機器 燃料費減四成
  • 餐飲智能方案展示 助企升級轉型
  • (一家之言)惠澳六措助會展業擴市場
  • 承攬合同重長期 合作共贏向未來
  • 夕陽行業再添活力 環保設計顯特色
  • ESG要求延伸至選擇供應商
  • 制服商獲休企採購 開拓設計生產一條龍
  • 金沙:用料多樣化交貨準時 長期合作
  • 海外市場調整 港股資金好轉
  • 首季本地產品出口增7.8%
  • 大健康研討會探與文旅融合
  • 空頭力量強硬 日圓跌勢未止
  • 業界設計琴澳團產品 優勢互補
  • 看好“五一”檔 酒店料逾九成滿
  • 旅博會逾3.5萬人流 成交勝去年

學者:內港片區宜懷舊定位

2014-05-02 00:00

林發欽

    引客入區

    學者:內港片區宜懷舊定位

    【本報消息】新馬路前中國國貨公司舊址將建兩星級公寓,是否可為新馬路後半段帶來人流拭目以待。文遺委員會成員林發欽認為,政府應對內港片區有具體、清晰的規劃方案,結合該區歷史,建議定位為懷舊特色社區和保留傳統舊式生活空間,與不遠處的商業中心形成互補;對有成績或公認具價值的特色傳統行業店舖給予資助,讓傳統社區模式不至被全球化吞噬。

    要發揮社區功能

    新馬路至內港一帶是舊澳門的經濟活動中心,廿多年前內港碼頭被取替,後來海上皇宮搬遷,對新馬路後半段及內港區經濟帶來較大的衝擊。該區也曾是澳人熱衷的生活社區,至今仍有許多舊式茶樓及傳統店舖的影子。林發欽認為,不同政府部門、商人或物業業權人,對該區發展各有所思。目前批示發展新建築的項目零零星星,政府應對此作好統籌,對片區有具體、清晰的規劃。拿出片區的規劃方案和進程,是城規會和文遺會的工作重點之一。

    現時新馬路後半段殘破,要讓其生機再現,規劃不單是硬件外觀,而是站在該社區將來在城市發展上可發揮功能的考慮。根據該區的歷史文化,建議規劃為保留傳統特色和舊有生活空間的社區,原有的茶樓、商號、戲院、酒店等生活場景得以保留,與噴水池商業中心形成互補性空間。兩空間之間阻隔較少,發揮步行空間的條件較很多地方具優勢。

    發展歸發展,被問及是否擔心內港一帶也將成為名店區?林發欽認為,坊間對社區旅遊有所誤解,社區旅遊是從社區居民為中心出發,考慮社區發展,旅遊業祇是輔助手段,中心是改善居民生活。倘生活環境被破壞,則大批旅客進入社區不可視為成功。

    補助有價值店舖

    他承認活化發展的同時,十月初五街、福隆新街的租金可能會被抬升,政府可對有成績和社會公認具價值的特別行業店舖給予支持,提供一定補助、鼓勵行業多元化,相信社會對此舉容易形成共識。

    旅遊學院客席副教授黃業堅強調要引客步行入區,一要有觀賞性;二要方便、舒適。目前新馬路後半段及內港一帶均不甚具備條件,“唯一的特色就是舊”,難與賭場重金打造的優質設施競爭。蛇無頭不行,旅遊配套設施應由政府出手統籌、規劃、興建,僅由商戶自願發展,效果不大。但政府出手,又會誘使“獅子開大口”,導致配套設施難以發展的“兩難”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