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佛總三活動明賀誕
  • 澳汕青少紅色之旅收穫豐
  • “獅飯送愛”關懷弱勢
  • 湘澳青年會改選續搭橋樑
  • 晉澳企業家座談會促合作
  • 珠寶青創協換屆繼往開來
  • 深合區完善立法推琴澳共融
  • 冀領導訪省級政協會拓合作
  • 灣黃會訪本報促交流
  • 好家園新閣訪中聯辦介紹會務
  • 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盛大莊嚴
  • 劉雅煌:夏寶龍調研意義重大
  • 港澳車北上錄二百三萬輛次
  • 特色慶典
  • 各界:擴八市自由行增企業信心
  • 新聞特搜
  • 聖大與俄高校簽合作備忘
  • 東南師生五四升旗弘愛國
  • 城大生了解民防中心運作
  • 教育會講座分享提問技巧

優化管理緩解護士荒

2014-05-13 00:00

    優化管理緩解護士荒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可見護士工作的重要。昨日一年一度國際護士節,正是為紀念近代護理鼻祖南丁格爾,感謝天底下將愛心和責任心奉獻的白衣天使。護士是一門厭惡性工作,行內人戲言“前世做錯事,今世做護士”,可見一斑。在失業率只有百分之一點七的澳門,要吸引護理新血,應付未來相繼落成的醫療機構和完善社區醫療的人力需求,對當局和民間都是挑戰。

    澳門現有護士一千七百多人,每千人口對應護士比約為二至三名,比廣州、香港和新加坡都低,更只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廿七個亞太國家、地區平均數的三分之一。解決人資問題不外乎增加外地輸入或加強本土培訓,長遠而言,後者才是標本兼治。以目前每年培訓一百名護理專業畢業生的速度,恐仍難以應付人口和遊客增加、地區疾病改變、傳染病肆虐、人口老化和慢性疾病帶來的護理需求。

    “工時長、壓力大、要輪班、又累又髒”,是世人對護士的刻板印象。但有護理前輩直言,在非典型肺炎後的一段日子,出於對非典英雄的崇敬和仰慕,立志成為白衣天使的澳門學生急升。惜澳門經濟持續發展,各行業人資需求殷切,青年有更多“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職業選擇,相比之下,對薪酬一般、工作辛苦的護士不屑一顧。無論是有護士職程“關顧”、薪酬稍高但工作超負荷的公立醫院,抑或薪酬少一截的私立醫院皆嘆請人難,遑論錢少活多的社區護士。有機構曾調查本澳護士的薪酬滿意度,他們直接評分“不及格”,毫不手軟。

    坊間一直建議當局縮小公、私營部門護士的薪酬福利差距,尤其對於護理人手捉襟見肘的社區護理、日間托護、復康機構,完善社區護理的專業認證制度下的直接津貼制度,是留人吸人的動力源泉。即使於三大醫院,也應推動獎勵刺激機制,按護士的學歷、資歷及工作表現等提供更多晉升機會,拉大薪酬差距。

    除了“銀彈”,打工仔期望遇上有人情味的好老闆,護士亦然。團體研究結果反映,基層護士一來希望上級多一份體恤與包容,愛護和理解下屬;二則反映工作繁重,生活質量不理想。廿四小時輪班制或多或少影響家庭,要讓護士們在工作上全情投入,離不開人性化的制度;透過崗位重組以減去護士們一些非護理的工作,好讓護士專責護理服務。

    學歷認可也有斟酌之處,政府一邊透過獎助學金鼓勵學生異地進修專業,另一邊卻未能提供外地學歷直接認可。外地護士專業學生必須經歷認可試一關方能在澳就業,執照審批流程又需時,變相砌出另一堵牆阻隔學以致用者,也難鼓勵流失於外地的專業人士回澳,與人才培養發展的大方向難成一致。人資、人才均緊缺的澳門,活用人才,更須靈活思維。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