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專家理大談AI教研使用
  • 海星知識競賽激發學習興趣
  • 新華歌唱賽誦唱中華經典
  • 理大學士課程招內地生
  • 中德親子運動日溫馨熱鬧
  • 海暉中山畢業旅行拓視野
  • 國家資助澳大美術培訓報名
  • 城大校長赴渝研討英語教育
  • 培華史地問答賽精彩刺激
  • 世界年輕大學澳大排十四
  • 幼兒籃球嘉年華濠幼獲佳績
  • 創新學院學生會新閣就職
  • 國際供應鏈建模賽科大獲冠季
  • 科大嘉許交流生服務大使
  • 聖大港中大活化港公共空間
  • 勞校生赴琴生態研學增見聞
  • 今大致天晴
  • 浸信會愛羣成立十周年
  • 全運殘特奧口號徵集逾三千份
  • (新聞小語)中央撐澳 各界協力建澳

做義工非僅靠熱誠

2014-05-17 00:00

    做義工非僅靠熱誠

    義務工作雖可多樣,但心靈關懷應接受培訓,非僅靠一腔熱誠。如果只懂扮演“給予無限愛心”的人,可能越幫越忙,造成服務機構及服務使用者不便。

    義務工作是一項助人自助的社會參與活動,受惠的不僅是獲得服務的人群,過程中自己才是最大得益者;從中可感受到快樂,能從別人的缺乏、不足或不幸中學會感恩和珍惜,更能從中激發潛能活出自我價值。近年在社會服務機構推動、學校支持配合和鼓勵下,越來越多青少年學生加入義工行列,透過關懷探訪長者、協助社團賣旗籌款,甚至出外探訪體驗,樹立當下青少年的良好形象,積累人生經驗。可是,並非每個人都能在義務工作過程中得到體悟,如果對義務工作的精神和意義一知半解,看輕關懷探訪活動,不懂得以同理心體諒和包容服務對象,可能會令受訪者難堪、難受。

    過去一直有問卷調查顯示,小城義工數量不斷上升,惟服務形式多是探訪、籌辦活動及籌款等,較為單一,既未深思社會及服務對象需要,也欠同理心。還望開展義務工作的服務機構能加強義工前期培訓,特別是理論知識。尤其初加入義工行列或人生閱歷較淺的年輕一輩,應提升他們與人溝通的技巧培訓,從謙卑、尊重的心態到身體語言,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會受訪者處境,讓他們感受到善意,而非傷害。

    凌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