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浪漫氣氛
  • 體驗勞動
  • 川漢公交車持刀傷人被抓
  • 鳳凰花開
  • 黑龍江煤礦洩二氧化碳五死
  • 川車撞行人五死
  • 李強: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 中方批美打造經濟脅迫聯盟
  • 中方反制美鷹派前議員
  • 惠州河流受污染變紅
  • 澳琴聯手擴客源 赴穗辦旅遊推介會
  • 近期黃金市場分析
  • 銅價試新高 江銅有力再升
  • 辦短視頻賽 體現好客有禮
  • 澳博斥近兩億收購金碧及兩餐廳
  • 美食之都嘉年華下月開鑼
  • 旅遊大使系列培訓 推廣好客之道
  • 首季金融業增員 薪酬升2.2%
  • 首季電力消耗量升近一成
  • 引入國際認證課程 促會展提質

反對聲背後的深層積怨

2014-05-26 00:00

    反對聲背後的深層積怨

    高官離任補償法案在立法會進行細則性審議及表決前夕,支持及反對法案的意見均透過各自掌握的途徑及方式,及時發表各自意見及理據,和平、理性表達訴求,反映本澳公民意識逐漸進步及覺醒。

    從遊行人數看,緣何政府、立法精英制定的法案會惹來民間強烈反彈?獲多個界別代表和學者專家認同的完善制度建設、吸引社會精英的自我改良做法,何以無法說服浪接浪的質疑反對聲音?或許整件事深層反映的不僅僅是坊間討論的“對事”抑或“對人”的二元說法,更深刻體現的是社會深層矛盾未得到緩解,日積月累,結下難以解開的政經困局。不管是全體居民面對的民生問題,還是遊行隊伍中公務員(部分來自紀律部隊)申訴的從福利保障到工作機制的長期積怨。

    澳門回歸十五年來,博彩業開放帶動下,各項經濟數據取得耀眼成就,在經濟發展層面無疑是贏家。但經濟發展衍生的各項政治、民生問題遲遲未能解決,且越積越多,使得在對內最為重要的民生問題上,反而成為輸家。為今天或將來的困局埋下越來越多的伏線,祇待合適時機點燃導火線,即可迅速蔓延成社會事件,影響力不容忽視。

    尤其隨着出生高峰的“八○後”步入社會工作多年,逐漸成為社會重要的構成部分,不僅人數多,且不乏接受大專教育、在各行業擔任要職的專業人士。隨着年齡增加,需要面對的社會問題最多,政治、民生訴求相對廣泛,簡單如成家立室需置業上樓,卻面對樓價高不可攀、置業門檻高;婚後生兒育女,又面對奶粉荒、托兒所托額不足,年老後將要面對的醫療保障等,還未計及任何時候都牽涉在內的劣評公交服務,以上種種都是令“八○後”日益焦慮的生活困擾。年輕人的政治覺醒並非沒有因由,也是社會資源、經濟成果分配不均的另一種體現。

    觀乎近年政府施政,包括高官離任補償法案在內均朝構建福利型社會方向發展,也是官員近年大打的政績牌之一。不過,福利政策的邊際效用正不斷遞減,就算不斷加碼亦未能趕得上生活成本上升和資源匱乏。倘要用更大的福利措施彌補民生訴求,無疑對公共財政造成更大壓力,亦非各界樂見。

    上述社會背景下,未來有爭議的政策續會成為政府、立法會、精英階層及民間的角力點,不斷擴大的反差會逐步加深社會分化。行政當局如何廣納民意,深層解決民生瓶頸,逐步理順施政流程,重使人心歸向,迫在眉睫。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