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佛總三活動明賀誕
  • 澳汕青少紅色之旅收穫豐
  • “獅飯送愛”關懷弱勢
  • 湘澳青年會改選續搭橋樑
  • 晉澳企業家座談會促合作
  • 珠寶青創協換屆繼往開來
  • 深合區完善立法推琴澳共融
  • 冀領導訪省級政協會拓合作
  • 灣黃會訪本報促交流
  • 好家園新閣訪中聯辦介紹會務
  • 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盛大莊嚴
  • 劉雅煌:夏寶龍調研意義重大
  • 港澳車北上錄二百三萬輛次
  • 特色慶典
  • 各界:擴八市自由行增企業信心
  • 新聞特搜
  • 聖大與俄高校簽合作備忘
  • 東南師生五四升旗弘愛國
  • 城大生了解民防中心運作
  • 教育會講座分享提問技巧

釋放教師能量助融合生

2014-07-02 00:00

    釋放教師能量助融合生

    融合教育在澳門推行多年,問題不斷,不少教育工作者形容是“摸着石頭過河”,至今仍屬老大難問題。融合教育的本意,是將身體有障礙的學生,如智力不足、肢體障礙、性格異常、學習障礙,以及視、聽、語言障礙的學生,與普通學生一起學習,以融入群體、融入社會。方向沒有錯,也是世界先進地方的普遍做法,問題在融合生並非與一般學生同坐在一個課室、聽老師講課便完事,為師者必須令融合生追上同班學習進度,如何助其克服身體機能的障礙,學習生活真正融合,才是關鍵。

    現時教育當局規定每班最多收三名融合生,在教育自主方針下,收錄融合生是自願性質。教育當局為鼓勵學校收錄融合生,撥出普通生三倍的資助,但至今仍有一半學校拒收融合生,令融合生學位難求。一般人所想到的,可能歸咎學校恐怕融合生拉低平均學習成績而拒收,事實是否這樣簡單?

    先看看私校拒收融合生的普遍原因是“唔識教”。由於本澳沒有一套正規的應付特殊學生的培訓,只有教育當局不定期開辦一些課程,同時課程內容理論居多,針對某種身體障礙的培訓不多,實戰處理的培訓更少,要負責普通教育的教師上一兩個課程後,兼教融合生,難!遇上一些過度活躍的融合生,若處理不及或不好,更會影響其他學生。

    最大的問題還在後頭,教師除要顧及全班大多數同學的教育進度,還要適切協助融合生的特殊需要,這不僅是專業器材,還得接受專門的訓練,須花上更大的精神和心力去個別扶助。站在教育工作者立場上,“有教無類”可以說得好響亮,但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卻是實際的問題。按現時的教育制度和學校、家長的要求,教師除負擔繁重的教學工作,更要為學生計劃大量的課外活動,甚至還要處理行政工作,分身乏術,如何抽身單獨處理融合生的需要?可見學校不是怕拉低整體成績或錢銀的問題。

    隨着社會的發展,融合生增加,但相關學位捉襟見肘,遠未能滿足社會和家長的需要。故有提議立法強制學校收錄融合生,是否一天都光晒?顯然一廂情願。融合生並非有人肯收,便能學到東西,若學校只因不能違反法律而收生,但師資和設備都欠奉,融合生得不到適切的教育,危害更大。主要問題在師資上。

    本澳經濟高速發展,普通師資也見緊張,也很難寄望聘得專門的師資。現有師資通過系統培訓,可望針對融合生的需要。現時“私框”規定了教師每年接受培訓的時數,教育當局大可從中規劃,系統加入應對融合生的培訓,關鍵在教師人缺、工作量已很多,如何兼顧融合生的需要。其實現時策劃課外活動甚至行政工作,可鼓勵學校交由非教學人員負責,釋放教師的空間和能量,令教師真正做回本業,專注教學,更關注學生,也許是一條出路。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