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王楚然被指黑面叫冤
  • Ozone小巨蛋排練險墜台
  • 薛家燕74歲拍動作片
  • 楊洋迪麗熱巴甜到漏
  • 文凱玲懷胎八月曬大肚相
  • 馮盈盈重申兩年內唔拍拖
  • 王怡然曾考慮退出
  • 關楓馨否認與徐灝晴拍拖
  • 尼古拉斯葛拉辛擔演《宇宙天王》
  • 內田有紀超凍齡引熱議
  • 文化藝術協會今派票
  • 茱迪科士打不安震驚
  • 《澳訊》探索澳門素食餐飲
  • 《澳門人》講澳甬兩校視覺藝術聯展
  • 詠芝曲藝社今永樂響鑼
  • 評地有聲談校園戲劇創作
  • 卓越工作室獲國際賽事佳績
  • 我不會放棄
  • 黃子軒拒絕虛度《一萬個同一天》
  • 杜俊瑋讚黃子軒寫歌角度

佛山粵劇“瓊花”重現

2014-07-14 00:00

    佛山粵劇“瓊花”重現

    近日,佛山政府部門宣佈:投資一億元復建粵劇最早的行會——瓊花會館。

    “宋元明清,唱徹嶺海風流,借紅船子弟;生旦淨丑,搬演人間善惡,出佛山瓊花。”這是見諸史籍的當年佛山瓊花會館的楹聯。此館建成的年代,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建於清雍正年間,亦有人稱係建於稍後的乾隆年間。但建國後曾任廣東八和會館主席黃君武(名武生,綽號豬嘴洪)卻言之鑿鑿地說,曾親見過佛山汾江邊上有一塊明代萬曆年間立的石碑,上鐫“瓊花水埗”(碼頭)四字。經考證,比此更早的是嘉靖年間,佛山大基尾即建有瓊花宮,佛山粵劇藝人率紅船子弟起義反清時,瓊花宮即係地下起義組織天地會的“司令部”……若干年前,有人還發掘出“瓊花水埗”的刻名,“有圖為證”,證明佛山係粵劇發祥地。近年來,又有人提出,廣州也曾有瓊花會館之設,但隨即有學者著文力指此說不成立。最有趣的是,前不久,有硏究者也信誓旦旦地“用史料說話”,略謂,“瓊花”云云,實為明清時工貿極為發達的佛山某個行業的行會所在地,與粵劇根本扯不上任何關係……看來,佛山人對此應只是姑妄聽之,並不能動搖他們“佛山係粵劇故鄕”的牢固信念,更不妨礙有司大手筆復建會館的決策(約莫十年前,佛山即以迅速而堅實的行動,建成省內第一個粵劇博物館,收藏頗豐,當是“粵劇故鄕”的一種具體的宣示)。據了解,復建的瓊花會館建築面積達四千多平方米,採用清代廣府建築風格,為傳統的磚石瓦木結構,建成後,現有的粵劇博物館也移到此處,構成一個粵劇文化和以葉問等為代表的佛山武術文化的“聖地”!

    有人可能以為瓊花會館就是世人更為熟悉的八和會館,因為以往粵劇藝人常被稱為紅船子弟、瓊花子弟、八和子弟,很容易“溝亂曬”。其實不然。八和會館的“出世”比“瓊花”晩得多——它於清光緖十年由粵劇名伶新華倡建,舉全行之力於五年後竣工,係繼瓊花會館、吉慶公所之後的粵劇藝人行會組織,會址原在廣州黃沙,佔地約一千平方米。二戰時,為日寇飛機夷為平地,其門聯與瓊花會館那一聯不同。是“借古代衣冠,實行宣傳黨義;娛今人耳目,尤應力挽頹風。”這是八和在孫中山革命活動中,常以新戲宣傳同盟會的黨義,門聯突出這一點。

    童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