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 內地首季黃金消費三百噸
  • 金價衝高 買金客少兩三成
  • 與人類智能有差距 AI“入屋”需時
  • 八大變革引領智能工廠建設
  • 修水旅遊推介 與澳客源互送
  • 賀州打造灣區康養旅遊首選地
  • 大健康產品整合 促琴澳旅業融合
  • 南京文旅推介 展四季風貌
  • 旅博會促逾30項目簽約
  • (一家之言)做好服務創新產品 破悶局
  • 越國會主席王庭惠辭職
  • 美首季經濟增1.6%遜於預期
  • 我公民在菲潛水溺亡
  • 美高校爆“挺巴”抗議
  • 華籲在美留學人員注意安全
  • 漁碼購物消費嘉年華開幕
  • 內地澳門入境旅遊推介昨舉行
  • 首季居民失業率降至2.7%
  • 灣區知產中心協助對接逾2,500宗

仲行:把握新城機遇重整舊區

2014-08-07 00:00

活化舊區土地助城市永續發展

    凝聚共識建立互信

    仲行:把握新城機遇重整舊區

    【本報消息】伴隨着澳門經濟發展,人口擠逼、居住問題、公共設施及空間不足等更加凸顯,新城填海為本澳紓緩上述問題提供契機,但社會卻忽略討論逾十年、至今未有進展的舊區重整計劃。有地產業者認為,新城填海為本澳舊區重整提供土地、住屋緩衝的機遇。惟舊區重整不是政府、地產發展商、居民社區單方面可推動的事,而是各個方面互動、互信、建立溝通機制的結果。舊區樓宇老化日益嚴重,政府需牽頭推動社會討論,凝聚共識。

    提高土地利用率

    仲量聯行澳門住宅部主管黃智威表示,本澳舊城區以低層建築為主,部分樓宇樓齡超過三十、四十年,即使不進行舊區重整,也確實有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樓宇維修計劃,確保樓宇建築安全,保障居民性命及財產。如果進行舊區重建,除解決樓宇日久失修而衍生的潛在安全隱患外,同時可提高舊區居民生活素質,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舊區社會設施、公共空間不足等問題,如增加公共停車場、青少年活動中心、衛生中心、長者休閒設施等。

    舊區重整最大問題是居民的棲身之所需要重建,導致暫時性遷出,五幅新城填海區提供的土地及住宅可提供緩衝區,讓舊區居民先行安頓再進行舊區重整。這是理想的構想,但現實中的舊區重整會面臨諸多問題,包括法規配套、社會共識、物業賠償計算方式、獨立第三方的評估機構、爭議仲裁及上訴機制,以至近年社會埋怨“地產霸權”——發展商合理利潤等問題,均要社會建立切實可行具操作性的方案。

    法規配套未配合

    參考香港市建局做法,首先將某區域劃為重建區域,然後按已制定的標準賠償小業主,小業主遷出後啟動重建,最後將土地公開招標,由奪標公司負責興建。即使如此仍有多個問題,包括物業價值與估值未必獲小業主同意、租客安置的賠償,地舖價值難界定等。地舖不僅僅是業權,更是營商生財工具,牽涉商戶生計,問題相當複雜。

    澳門現時欠缺法規配套,一定要取得樓宇的百分百業權才可申請重建,但現實生活難實踐,鄰近地區有取得八成、九成的“強拍”機制,澳門沒有;其次是建立估價、申訴等第三方仲裁機制,才有條件推動舊區重整。澳門土地資源少,舊區土地細、且零碎分佈,土地可塑性有限,如發展商收購祗能興建同樣高度、樓層,未能增加公共設施,又失去舊區重整的意義,故進行大規模修繕工作比較好。

    此外,對小業主進行現金賠償又會引出刺激樓價向上等問題,澳門市場小,資金池淺,一部分業主獲賠償刺激住宅需求,推升樓價向上,故傾向樓換樓安置舊區居民。在可塑性較高、規模較大的舊樓地段,適當放寬容積率,原樓層優先安排原住戶入住,新增樓層則以市價或限定利潤方式向私人市場發售。畢竟發展商倘無利可圖,沒有動力參與舊區重整。

    政府牽頭促討論

    舊區重整後居民生活環境改善,雖然生活有得益,但上述都是理性思考。舊區住戶不少是老街坊,尤其澳門鄰里關係緊密,街坊相當重感情,傾向原區安置,遷出其他區域有困難,且牽涉不少家庭,故舊區重整不僅是理性判斷,但有感性問題影響。

    現時社會對“地產霸權”有意見,加上法規未配合,發展商難單方面進行舊區重整;舊區居民也會因各種問題對舊區重整抱觀望態度,進度落實緩慢。因此,政府需要扮演牽頭角色,由政府做統籌工作,協調居民、發展商的利益,三方面共同配合,建立互信基礎,制定利潤分配機制,才能把握新城填海的機遇,推動落實舊區重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