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路環一食肆須整改始發牌
  • 訂正
  • 團體:合力擦亮澳旅遊 “金名片”
  • 黑沙環祐漢展二期街區優化
  • 本地婦被盜刷信用卡失三萬二
  • 內地漢操控欠債女賣淫法辦
  • 內地男賭敗遭禁錮卅二句鐘
  • 消防員偸前女友十萬輸清被捕
  • 颱風漸遠雷雨驟來
  • 回港避風
  • 輕軌東線將接關閘青茂
  • 選委選舉程序下周一啓動
  • 科大韓高校簽合作協議
  • 蔡高飛躍生赴港交流拓視野
  • 全澳跳繩嘉年華新華獲佳績
  • 廣大中文聯校觀課提升水平
  • 五十三澳大畢業生獲頒學術獎
  • 聖心加入中國歷史文化基地
  • 城大科企簽約促產學研合作
  • 港職訓局訪城大促合作

業界:取消街影不等同放高

2014-08-26 00:00

    仍須受城規文遺等法例限制

    業界:取消街影不等同放高

    【本報消息】樓價在私人住宅供求失衡下急速飆升,業界要求加快審批效率,放寬“街影”條例,增加樓宇供應,但多年來當局未有實際舉措。昨日崔世安突然表示“街影”條例會適時取消,隨即引起社會議論紛紛。有地產業者表示,政府明確取態後,有助鼓勵發展商入則審批興建私人樓宇。強調取消“街影”不等於放寬高度,高度仍需遵守“城規法”、“文遺法”的限制。另有業者建議率先在舊區重建中放寬街影,讓各界了解實際效果。

    社會憂現屏風樓

    “‘街影’條例適時取消”的消息一出,社會各界即有不少意見。當中有擔心取消“街影”限制,本澳會步香港後塵出現超高屏風樓,地產業界率先獲益,再度燃起社會憂慮地產霸權。

    遷就街影多平台

    建築置業商會理事長謝思訓表示,社會擔心取消街影條例變相容許興建超高樓,主因是未理解問題核心。指出“街影條例並非控制樓宇高度的唯一方法,還有其他行政法規、“文遺法”、“城規法”限制。明白社會對此有爭拗,各界可以討論如何優化建築條例,畢竟現行街影條例實施多年,未必適合現時發展。透過社會討論凝聚共識,達到優化城市規劃才是首要目標。

    謝思訓稱,“街影”條例要求發展商符合日照條件,高樓層需要向後退,導致一定樓層後會出現若干平台,有的被用作平台花園,甚至僭建,影響樓宇結構安全,也是值得注意的弊病。在世界發達城市,政府主要關注容積率,即地面實際公共空間,透過收窄土地面積,增加公共空間興建公園、廣場、綠化設施,令城市變得更美觀。

    撤街影助增供應

    地產業總商會會長鍾小健表示,放寬或取消“街影”條例,並不等於放寬樓宇高度,因現時已有“文遺法”及“城規法”限制樓宇高度。且規劃條件圖需經城規會,過程已較過去嚴謹。當局會根據新法限制樓宇高度,故取消街影不等於會建超高樓。按照街影條例要求,容積率會間接受影響,因要符合法例要求,樓宇外形呈金字塔,低層闊、高層尖,局限使用率,設計成本亦高。如沒有“街影”條例,在樓宇高度限制下可充分發揮容積率,增加私人住宅單位供應。

    鍾小健稱,過去曾有一段時間採用“街影”代替法審批樓宇建築項目,但歐文龍案結案後,判詞指“街影”代替法沒有經過行政程序、立法程序,亦沒有法律規定,即變相違法。業界基於法院判決,多抱着觀望心態等待政府給予清晰訊息,釐清“街影”問題後再做圖則規劃,導致發展步伐緩慢,未能釋放土地供應,緩解樓市供應不足。今次政府對街影明確取態,有助鼓勵發展商入則,對樓市、業界而言是好消息。

    重整舊區作示範

    地產發展商會會長陸惠德表示,放寬、取消“街影”條例變相放寬容積率,對土地資源短缺的澳門來說,能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過,澳門歷史城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取消“街影”條例要避免影響世遺景觀,故建議世遺歷史城區周邊要審慎研究,如黑沙環、下環、筷子基、氹仔區距離歷史城區較遠的住宅區,可以適度增加容積率,增加住宅單位供應。

    政府雖然提出新城A區興建二萬八千個公屋單位,但兌現承諾需時,遠水難救近火。現時要加快啟動舊區重建,解決居民住屋難,然後逐漸提高生活質素。既然有意取消“街影”條例,或可率先在舊區重建中推行,讓社會先了解實際效果,凝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