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我商業航天市場蓬勃發展
  • 巡護泰山的那抹“火焰藍”
  • 泰染新冠住院人數續升
  • 長六丙首飛成功
  • 美查波音七八七質檢造假
  • 福島核污水第五次排海結束
  • 美軍F-22隱形戰機墜毀
  • 巴西洪災升至八十五死
  • 中法元首夫人參觀奧賽博物館
  • 習近平塞媒發表署名文章
  • 彭麗媛參訪教科文組織總部
  • 台觀光業者促解除禁團令
  • 習:歡迎法企分享中國機遇
  • 民代批台北故宮無心護文物
  • 台腸病毒料下月初晉高峰
  • 弊案叢生
  • 台民間團體啟和平連署
  • 藍民代批很離譜
  • 首批F-16料七月抵烏
  • 波音“星際客機”載人首飛取消

中華鱘已存在1.4億年

2014-09-15 00:00

    中華鱘已存在1.4億年

    近年,野生中華鱘數量銳減,已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幾千尾減少到僅存百尾左右。危起偉認為:“沒有自然產卵,則意味着野生種群的數量無法得到補充,如果不進一步強化保護工作,野生中華鱘將面臨滅絕危險。”

    中華鱘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一點四億年,是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也是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主要分佈於中國的長江幹流和長江口的淺海區域。

    據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所長常劍波等專家研究,一九八一年葛洲壩修建以前,長江流域的中華鱘產卵場主要分佈在金沙江下游和長江上游約六百公里江段。葛洲壩截流以後,中華鱘逆流洄游的通道被大壩阻斷,其被迫選擇葛洲壩下游約七公里的江段內作為新產卵場進行產卵。

    中華鱘每年十月上旬至十一月中旬產卵,對水溫、流速、流量、含沙量和水位等水文水力學條件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常劍波等專家的研究顯示,一九九○年以後中華鱘種群結構發生變化,雄性低齡魚的比例減少了約百分之九十,而長江口幼鱘的數量在葛洲壩截流後也呈顯著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