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魅力澳門遊”吉隆坡發佈
  • 工商聯訪大馬華總增聯繫
  • 旅遊會展業考察蘇收穫豐
  • 社團:積極組團感受橫琴魅力
  • 東南家長講座談親職教育
  • 四校聯考成績可報內地十八校
  • 教局戲劇巡演防網絡欺凌
  • 新華夜中學員體驗市集營銷
  • 國際葡語學會訪理大促合作
  • 城大上海財經大學簽合作
  • 河馬英語奧賽理大舉行
  • 雅高全球挑戰賽城大獲冠
  • 演院戲校大型匯演派票
  • 科教平台展科大師生作品
  • 鏡湖護院兩課程提升醫護水平
  • 北航訪澳大深化科研合作
  • 閩台總商會訪皖統戰部促合作
  • 婦聯芳華綻新章 凝心聚力建家園
  • 澳廣視續堅守使命助澳發展
  • 兩團體徒步遊斗門感受鄉村美

化驗加風險評估把關食安

2014-09-19 00:00

    化驗加風險評估把關食安

    台灣地溝油風波禍延港澳,相關豬油在食品中使用廣泛,懷疑有問題的食品多不勝數,眾多老字號和知名店家紛紛中招。追溯源頭,台灣生產商並非不知名的“小作坊”,更取得當地政府衛生出口批文,產品銷往世界各地,基本“暢通無阻”。但此種有如“互認”的制度在今天黑心食品層出不窮下,既令一眾商號用家無所適從,也揭示了食安工作難全靠“一紙批文”把關。

    澳門幾乎沒有從原料開始製作的食品,除了鮮活食品從內地輸入,種類繁多的冷凍、糧油、配合餐飲企業“度身訂造”的半製成品等都依靠入口,更佔了本澳食品市場的一大截。這些迎合業者需要的食品材料或半製成品一向為本澳業界廣泛使用,近年餐飲業發展蓬勃,這類食品的進口更是有增無減。但自上海“福喜肉”,到今次台灣地溝油事件,均說明了“名牌大廠”的出品原來亦非質量保證,更可能因大廠了解檢驗制度和檢驗技術的限制,甚至會製造規避檢測的黑心食品。

    台灣地溝油事件中,生產商是當地食油生產龍頭,出品滲透各大小夜市、食店和手信餅業等。港澳飲食習慣、口味與台灣相近,加上台灣的檢驗制度、品質監控具聲譽,令到台灣豬油近年在本地銷量續升,“出事”前佔市場用量高達八成。近年食安問題叢生,政府加強監管和宣傳,業者多聽從“幫襯信譽良好供應商”的勸喻,但今次事件無論上游的生產者、中間的進口商,都是港澳最具規模的業界大戶,加上問題豬油並非廉價的貨色,難怪一眾下游業者深感無奈,怨聲載道。

    地溝油事件說明了多地奉行出具生產地衛生批文可享“綠色通道”存在的隱患,固然檢驗部門無可能對所有進口本澳的食品每批都留置待驗,不僅每日抽樣、化驗工作排山倒海,更直接影響食品供應和業界的經營。況且各地法規中未有明確“地溝油”的定義,化驗技術亦很難把它明確下來,國家質檢總局目前便有多達二百多個地溝油的樣本。

    面對層出不窮的黑心食品問題,一再說明不能過分依靠“衛生批文”,除了日常要對各類使用面廣、使用量大的食品原料加強化驗,研究擴大化驗項目,抽出含致癌物、過量添加劑等危害大的食品,更要留意鄰近地區食品材料、加工業的發展和工藝變化,特別是供應本澳食品地區曾出現的問題。正如地溝油在台灣由來已久,上世紀八十年代,便爆出第一宗餿水油事件,多年來“歷久不衰”,反映其食油產品的風險。在現代食品製作、加工業發達、工藝更趨精密的今天,要走在問題食品前,只有更主動、更積極、更大範圍的恆常化驗工作,以及有效的風險評估,才能進一步為地區的食安工作把關。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