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陳庭妮健身有成舉起老公
  • 孫興預告重返戲劇圈
  • 許凱一周漲粉卅萬
  • 媽閣水陸賀娘媽誕神功戲
  • 曾比特唔介意女友查手機
  • 葉振弘新歌自揭單戀
  • 《上海之夜》4K版康城影展首映
  • 林穎嫺剖白卅年前息影嫁人
  • 古天樂:全片佢打得最出色
  • 昭喜閃嫁企業家退出演藝圈
  • 添麥菲查洛美凱莉珍妮未分手
  • 森山直太朗今台北開唱
  • 尊尼特普做賣酒生意搵大錢
  • 陽光歌舞文化協會今演出
  • 凱莉米洛入選《時代》百大
  • 澳視澳門播《我的平凡愛情》
  • 情濃音樂協會今派票
  • 沙梨頭坊眾互助會今響鑼
  • 音樂劇《廣交天下》穗展演
  • 李晉豪享受音樂快樂

《胡不歸》絕非日本貨

2014-09-23 00:00

    《胡不歸》絕非日本貨

    永樂大戲院明日下午場,由廣州粵劇團獻演薛覺先戲寳《胡不歸》。

    《胡不歸》問世七十年來,有關其出處頗多議論,有時更至聚訟紛紜地步。其中有一種附和者衆的說法,竟然是指《胡不歸》係日本貨!鄰埠的某家戲曲雜誌前不久還有人力證此議。

    執筆寫成《胡不歸》一劇的是大編劇家馮志芬先生,這一點,因馮氏活到六十年代初,版權無人置疑及否定。但是,八○年代初,廣州的一家娛樂小報卻載文稱:《胡不歸》並非原創粵劇,係馮志芬據日本三十年代某小說家的小說《不如歸》改編的。文章的作者是馮志芬同時代的行尊,雖非一言九鼎,卻也引起行內外的普遍關注。稍後,還有廣州以外的人士通過文字等渠道附和此說,言之鑿鑿,甚至有人稱這是馮氏自己也承認過的,可惜此時馮志芬已墓木拱矣,死無對證。

    自此時起,《胡不歸》的“出世”傳說更多更雜,各個擺出“不容置辯”的架勢,莫衷一是。其中有人著文稱,當年他與馮志芬一起在港失業,兩餐不繼,同住一間劏房,隔壁住着一家人,婆媳不和,日夜嘈吵,水火不容。馮志芬窮極無聊,乃寫下這齣以婆媳不和為主線的悲劇《胡不歸》。

    但有心水清者指出,馮志芬在五七年被劃為右派分子之前,一向養尊處優。有南海十三郞、薛覺先、何非凡等名伶關照,估算並無落難住劏房的“檔期”。又有具日文閱讀能力的寫手稱《不如歸》的橋段與《胡不歸》無血脈連繫,“改編”云云,只是因篇名近傍附會而來的。我入行遲兼讀書少,缺乏對上述諸說評量之力,只是以為談資八卦過。

    近讀廿多年前年前由權威出版社出版的薛覺先傳記,才得到白紙黑字的鐵證:《胡不歸》決非日本貨,與“嘎仔”一點關連也沒有。

    四十年代初,薛覺先以“覺先聲劇團”名義,在報紙上登徵稿啟事,徵求粵劇劇本新作或橋段大綱。有署名“江南女士”者寄來了題為《顰娘恨史》的戲劇分場故事。薛的私伙編劇馮志芬看後,認為故事平直,不會有好的劇場效果,擱置不用。後來薛覺先為防遺珠,逐一檢閱將退之稿,發現《恨史》,也覺平直,但婆媳關係乃當時社會的一大熱點,容易引起觀衆(尤其是女性)的共鳴,乃拍板採用,着馮打曲成戲。

    後一經推出,火爆異常,旣成薛氏的代表作,也是整個粵劇界的代表作,歷演不衰七十年。行家謂,《胡不歸》的戲劇性確不強,如非有薛氏開山,有《慰妻》、《別妻》、《哭墳》等場口和唱段,使人百看、百聽不厭,則不一定能成此大器也,這是“人保戲”;薛氏以後演此劇者也多收得,那就成了“戲保人”了。

    童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