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陸艦喊話“注意你的位置”
  • 閩台商熱議十八項惠台新措
  • 美巴爾的摩塌橋殘骸爆破拆除
  • 法囚車遭襲兩警殉職
  • 重返課堂
  • 巴西暴雨持續華僑華人賑災
  • 日首季兩萬一人“孤獨死”
  • 日製鐵工人失蹤熔爐現人骨
  • 印巨型廣告牌倒塌十四死
  • 美客機着陸後起火急撤乘客
  • 美議員提限AI出口
  • (社論)中國綠能產業代表先進產能
  • 美軍高調展示AI戰鬥機
  • NASA任命首席人工智能官
  • 瓊小學教師伏法
  • 中美政府首商AI
  • 辦藍不辦綠
  • 藍盤點蔡執政民眾八大痛苦
  • 兩岸交流
  • 台女枕頭焗死親生兒女

日不悔過“入常”夢難圓

2014-09-29 00:00

    日不悔過“入常”夢難圓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廿五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表演說,敦促聯合國落實安理會改革,表示日本期望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日本把明年安理會成立七十周年視為“決定勝負之年”,爭取與印度、巴西、德國等共同實現“入常”,但日本可能因歷史認識問題而受阻,“入常”之路將充滿荊棘。

    安倍晉三在聯合國大會發言時,表示明年是聯合國成立七十周年,希望聯合國能夠提出具體改革方案,成為與廿一世紀時代相符的聯合國,日本願意擔當相應角色,希望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安倍稱日本戰後一直走和平發展道路,今後希望能夠在聯合國成為重要的和平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的和平主義作用。又宣佈撥出五千萬美元,緊急援助受“伊斯蘭國”武裝威脅的中東地區,以及加沙衝突,另額外增撥四千萬美元應對伊波拉疫情。安倍今次講話並沒有提及與中國的領海主權糾紛,以及解禁集體自衛權問題。

    聯合國改革需要獲得成員國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作為大票倉的非洲、中南美洲、太平洋島國的動向成為安理會改革的關鍵。為此,安倍第二次上台後僅一年零九個月內就訪問了五大洲的四十九個國家,為日本“爭常”鋪墊。廿四日,安倍又在紐約會晤非洲各國首腦,廿五日會晤太平洋島國首腦,以尋求對日本提出的安理會改革方案的支持。同時日本外相岸田廿五日出席與德國、印度、巴西舉行的四國集團外長會,協調支持聯合國改革的戰略。廿五日的會議結束後,四國外長發表了內容為“力爭成為新的常任理事國,作為候選國互相支持”的聯合公報。公報表示,安理會改革中有必要增加常任理事國和非常任理事國席位。不過,“四國戰術”從二○○五年就開始用,始終未能奏效。這一次恐仍難如願。

    事實上,安倍在訪聯合國之前就已經着手尋求在聯合國的發言權。今年五月廿六日,安倍在與到訪的孟加拉總理哈西娜會談時,表示將提供最多達六千億日圓的經濟援助。九月六日,哈西娜在達卡與安倍會談時表示,孟加拉將退出明年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改選中亞太地區的一個席位的競選。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日本的金錢起了作用。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外交成果。”這明明就是賄選,應該受到譴責。安理會席位不應買賣。安理會負有主持國際公義的責任,一個慣於行賄的國家如何能主持公義?

    安倍政府汲取了九年前安理會改革“四國提案”遭挫敗的教訓,此次以“積極和平主義”為口號。不過,安倍一方面提出所謂的“積極和平主義”,一方面卻積極策動修憲,廢除和平憲法,又不能正視戰後體制,誠心反省歷史。安倍新內閣更選用多名極右人士,新總務相高市早苗已明確表示,在任期間將參拜靖國神社。外界不得不懷疑日本有多少“和平誠意”。日本若不根本改變在歷史問題上的錯誤看法,“入常”之夢恐難圓。

    為進一步揭露安倍的假“和平主義”,中國外交部本月五日發表《第六十九屆聯合國大會中方立場文件》,主張將“紀念二戰勝利七十周年”列入第六十九屆聯大議程。同時,中國已將十二月十三日定為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今後還可能與在慰安婦問題上對日不滿的韓國進一步加強合作。一些國家並沒有認清日本的過去和它正在發生的變化,中國有責任還原亞洲各國在二戰中遭遇的災難,這在未來一年非常重要。

    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改選將於明年秋季舉行。改革方案的通過需要聯合國一百九十三個成員國中的三分之二以上國家贊成,以及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支持。但日本的“同盟國”美國對擴大常任理事國和非常任理事國持慎重態度。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表明,俄不贊同一系列國家提出的修改在聯合國安理會使用否決權辦法的要求,儘管也準備繼續就安理會改革舉行談判。另外韓國、意大利、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均反對四國的“入常”方案。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日本“入常”可能性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