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浪漫氣氛
  • 體驗勞動
  • 川漢公交車持刀傷人被抓
  • 鳳凰花開
  • 黑龍江煤礦洩二氧化碳五死
  • 川車撞行人五死
  • 李強: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 中方批美打造經濟脅迫聯盟
  • 中方反制美鷹派前議員
  • 惠州河流受污染變紅
  • 澳琴聯手擴客源 赴穗辦旅遊推介會
  • 近期黃金市場分析
  • 銅價試新高 江銅有力再升
  • 辦短視頻賽 體現好客有禮
  • 澳博斥近兩億收購金碧及兩餐廳
  • 美食之都嘉年華下月開鑼
  • 旅遊大使系列培訓 推廣好客之道
  • 首季金融業增員 薪酬升2.2%
  • 首季電力消耗量升近一成
  • 引入國際認證課程 促會展提質

黃金周關鍵詞 十五年旅業發展

2014-10-02 00:00

中國“全國假日辦”運行十四年後撤銷 (中新社)

    黃金周關鍵詞   十五年旅業發展

    【新華社太原一日電】“十  ·  一”黃金周已走過十五個年頭。專家表示,與其相關的關鍵詞變化恰恰彰顯中國旅遊十五年來的發展和進步。

    “‘十  ·  一’黃金周最初是中國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以刺激消費,拉動國內經濟,促進國內旅遊為動因之一而做出的舉措。”山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譚克儉回憶,九九年的中國正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經濟普遍不景氣、內需低迷。同年九月,國務院修訂發佈《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春節、勞動節、國慶節和公曆新年為“全體公民休假日”。

    “黃金周”一詞出現了。在這一年,中國將“十  ·  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後的雙休日拼接,形成七天的長假。次年六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進一步發展假日旅遊的若干意見》,正式確立“黃金周”假日制度。

    同時,“假日經濟”的提法也開始出現。當國務院修訂出台《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後,中國人一年的休息時間(包括雙休日)破天荒地達到一百一十四天。

    譚克儉表示,這種集中休假的方式在刺激民衆消費,帶動旅遊發展方面效果顯著。

    出行困難變黃金粥

    數字佐證這個說法。第一個“十  ·  一”黃金周全國出遊人數達2,8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41億元。隨即是二○○○年黃金周的“井噴”,“十  ·  一”旅遊人數達5,980萬,旅遊收入230億元,到○五年國慶黃金周全國共接待旅遊者突破1億,達1.11億。

    集中式長假帶動遊客集中出行,小長假也令各大旅行社爆滿,車票、機票告罄,旅遊景點人如潮湧,○九年八天長假出遊人數達2.28億,同比增28.5%,實現旅遊收入1,007億元,出外人數激增帶來的行路難、住宿難、用餐難、購票難等問題愈加凸顯。遊客和媒體紛紛吐槽“黃金周”變成“黃金粥”。

    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教授吳忠民表示,隨着經濟進步和百姓生活水準提高,旅遊成為提高民衆生活品質的重要方面,這些問題開始變得“不可容忍”,政府需要從簡單着眼於靠旅遊拉動內需向滿足民衆精神需求轉變了。

    整頓人滿為患問題

    對於這些問題,政府開始針對性地進行解決。國務院在一二年公佈《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方案規定以後的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這四個重大節日7座以下(含7座)載客車輛可免費過高速。

    一三年四月出台新的旅遊法,並在第15個國慶黃金周正式實施,開始整頓規範旅遊市場,旅遊法明確針對旅遊旺季景區人滿為患問題規定,景區接待旅遊者不超過最大承載量,制定和實施旅遊者流量控制方案如門票預約等,並對旅行社“零負團費”和“制定購物”等現象加以整治。

    同年十一月,中國假日辦面向全國公佈3套法定節假日調休安排方案,改變以往“一錘定音”的發佈模式,但這沒逃過公衆的“吐槽”,中國民衆認為換湯不換藥的“挪假”沒有改變。

    到今年,建立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意味着“管了”老百姓十四年休假的“假日辦”(全國假日旅遊部際協調會議辦公室)的提法退出了江湖。

    休閒旅遊需求有變

    “十多年間關於小長假出現的關鍵詞變化反映歷史要求,一方面說明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一方面也折射出民間對休閒旅遊的需求層次變化。”譚克儉說。

    事實上,國務院日前也提出強化社會依法休假理念,將帶薪休假制度落實情況納入各地政府議事日程,作為勞動監察和職工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

    業內專家表示,中國公民的休假福利及旅遊產業不斷進步還需要有更加完善制度措施保障。“克服這些困難後,中國旅遊前景可觀。”吳忠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