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大論壇探討新文化運動
  • 旅大研討中央惠澳新措施
  • 百六學生培訓升掛國旗
  • 桂中醫藥大學訪澳大促交流
  • 環保基建設施演習應對風災
  • 男司機“自炒”被揭醉駕
  • 西灣橋兩車疑追尾兩傷
  • 客仔疑騙換錢黨15萬
  • 環保局:或涉非法排污
  • 新聞特搜
  • 兩關員涉騙薪共300多萬
  • 黃司:檢視管理整肅警紀警風
  • 財委會:去年廿投資計劃零執行
  • 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快上馬
  • 見識軍備
  • 賀一誠會見“五四”籌委
  • 駐澳部隊軍營開放展英姿
  • 學生:學習軍人勇敢堅毅
  • 機場擴建留地建架空輕軌站
  • 澳近三百上市藥物在琴可用

完善制度 從嚴打假

2014-10-11 00:00

    完善制度   從嚴打假

    海關日前接報出動,在品牌權利人協助下,到三家參茸海味店搜獲到一百六十二罐假冒“正官庄”大韓民國“天”字高麗人參。海關相信三黑店二○一二年起擺檔搵食,其一更屬消委會力推的“誠信店”。案件再為澳門正處升軌的零售業敲響警鐘,打黑、打假時刻不能鬆懈。

    澳門靠博彩旅遊起家,近年全力向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邁進,每年近三千萬人次旅客帶動零售業高速發展,漸成澳門主要產業之一,其優勢在於信譽,內地客就是認定澳門法律較完善、監管較嚴,來澳入貨一不怕假,二有保證,否則金舖、藥房、名牌店豈能成行成市,車水馬龍?

    學好十年,學壞十日。信譽是零售之本,但非一朝一夕。政府近年在打擊黑店、假貨、盜版影音等方面下了不少工夫,情況比以前改善。然而,黑店、假貨惡行仍不時曝光。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每宗案件的影響都不能低估。千里之堤,崩於蟻穴。

    明知做黑店、假貨違法,且罪名在澳門法律而言不算輕。一經定罪,最高五年徒刑或六百日罰金。但不斷有人鋌而走險,全因利字當頭。就以今次冒牌人參為例,六百克裝正貨每罐零售價高達七萬五千六百元,冒牌貨只售一千五百元至三千元不等,兩者差價極大,甚具吸引力。若按海關估計,黑店每月不法利潤高達十萬元、平均價二千二百元作粗略計算,即每月有二十多人中招,兩年保守估計也逾五百人被騙,不可忽視。

    科技日新月異,不法分子的做假伎倆越見高明,點子層出不窮。今次冒牌參的包裝雖非天衣無縫,但對一般不懂參茸海味知識的居民或旅客而言,難以分辨。再者,經店員甜言蜜語以至折扣優惠,加上不可即場試食,中招不出奇。

    防騙堵假,消費者有責任。警訊都有教: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貪。惟站在政府公權力立場,不能單靠宣傳,必須從法律、制度等方面,有系統地打擊。例如誠信店制度,消委會已推行十多年。這個優質標誌是澳門唯一獲官方認可的“消費購物”保證標誌,有成效,但隨着加入商號越來越多,至今已近一千二百家,害群之馬也必隨比例而增加。故加盟條件、各業行規應否從嚴、法制化,以保金漆招牌?具體包括門檻要否提高、要否分級等,以及定期巡檢和監督。在今日的商業社會中,誠信店仍靠自律是否仍行得通?誠信店知法犯法,應否加重罪名,以增加犯罪成本等都是考慮方向。否則再多兩三單誠信店出事,整個制度就會動搖。

    另打假打黑兩大法《工業產權法律制度》及《妨害公共衛生及經濟之違法行為之法律制度》已生效十多年,期間僅小修小補,至今是否仍合用?相關部門應要謀劃,從法制上配合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建設,方為上策。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