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電商預售機制退場 重用戶體驗
  • 預售機制減商家大促風險
  • 八千失業軍 按季少六百
  • 講者籲中小企善用AI助增效
  • 展商攜新款車亮相車展
  • 首季居民收入中位數首破兩萬
  • 首四月賭稅近300億 按年升近倍
  • 新濠夥攜程拓高端旅遊業務
  • 學者倡結合團進團出補航線空白
  • 酒店業:配合政策 創新提升服務
  • (一家之言)流量時代 還需實力支撐
  • 商界促做好準備 迎回歸遊澳熱
  • 今年旅遊市場榮景或勝疫前
  • 中國品牌出海 創造需求+從心智造
  • 李家超:提振旅遊經濟意義重大
  • 外交公署:亂港遏華終將落空
  • 父子爭執打鬥父死子被捕
  • 港去年騙案損失逾91億
  • 特首:集中拼經濟發展
  • 飛龍閃耀

傾斜政策重在雨露均沾

2014-10-14 00:00

    傾斜政策重在雨露均沾

    中央持續向台港澳傾斜政策,希望達到兩岸四地共榮共生的局面,以逐步拉近歷史造就的社會和人心鴻溝。隨着內地從外向型經濟轉向內需,引發全球關注,傾斜政策理應更體現着中央關顧三地的良好出發點。但三地當前的一些社會政治動向,或不免要讓中央重新思考種種傾斜政策的施行,尤其當地政府如何善用政策,不把好事變壞事。

    港澳率先試行最緊密經貿關係,不同程度受惠於政策的施行,單單一個自由行已經為港澳旅遊、零售和餐飲業務帶來新局面。亦有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到內地謀求更大發展空間,找到本地所不能賦予的機會。有能力向外走的人,有了更大發展空間,也許感受不到城市和生活的遽變。留下來的人,有可能享受到國家政策賦予的新發展空間,但同樣也承受着新的發展模式和高速增長帶來的社會成本。獲得和付出之間的差距,就是怨氣積聚和醞釀爆發的空間。

    當前香港,撇除外國勢力幕後操盤、泛民等政黨力量推波助瀾,以及一部分人動機不純,更多的是不滿社會、不滿意現狀的年輕人。上一代人從更艱苦年代走來,不能理解年輕人對顯著改善的生活有甚麼不滿。年輕人沒有過往的經歷,卻有太多的理想生活和社會構想,但沒有更好的渠道和力量引導表達訴求和推動社會改良。在不良輿論年復年日復日的強化和扭曲下,綑綁成仇恨和不信任政府的躁動,一觸即發。中央政策確實給了香港機遇,但是受惠和受損的人群並不平均,上層和基層的受惠程度有明顯距離,感恩和怨恨自然形成派別和敵對。

    澳門回歸前後經濟社會變化太短促,絕大部分人能深刻體會中央政策的不可或缺。雖然同樣承受着發展的代價,有接受現實,也有不滿,但未至於走向反政府和埋怨中央的極端。不可忽視的是年輕一代,成長於經濟起飛的年代,又趕上互聯網訊息洪流,更受鄰地文化思潮影響,對於貧富差距和生活壓力,乃至於發展空間的局限性更加敏感。如何避免他們走向港式青春爆發,是當前澳門社會要提高警覺且未雨綢繆的。

    台灣也一樣,三通、開放自由行之前,與內地經貿往來早已不可能分割。學生拒絕服貿協議,是伺機把經濟機會和發展空間的不公反映在政治議題上。三地不同程度的社會現狀說明,未來中央傾斜政策有沒有足夠民意承接,重在執政黨和執政政府如何做到雨露均沾。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