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學者:議員應貫徹聽民意

2014-10-19 00:00

婁勝華

    倡檢討議事規則發揮立會監督

    學者:議員應貫徹聽民意

    第五屆立法會已踏入第二會期。過去一年,議員人數由廿九變三十三,直選、間選各增兩席,立會主席亦變更,更因“離補法”觸發數千人包圍立法會事件。學者婁勝華認為,事件絕對有損立法會形象,為挽回威信,三方面都需改進。議員在議會內外、選舉前後皆需下足工夫,聽取民意、為民發聲,善用網絡與青年、中產溝通。同時要檢討限制議員工作的議事規則,政府回應質詢時應避免“交行貨”。

    與市民期望存差距

    理工學院公共行政課程教授婁勝華認為,數據上看,今屆議員的出席率、質詢積極度都有改善,但質量、效果才是關鍵。單從立會審議“離補法”的整個過程,就反映議員表現與市民期望始終有差距,民意代表誤判民意,需反思。“在議會這麼賣力的表現,對民意的敏感度怎麼就這麼差呢?平常怎麼跟市民聯繫、交換意見呢?”他主張,社會對議員的要求已越來越高,議員不能只注重議會內的工作,會場外亦要多下工夫,亦應貫徹始終聽取民意,“議員是市民選出來的代表,不是選舉的時候才是代表,選完你就忘了、不代表了。”要時刻反思是否有做到選舉承諾、達到選民要求。

    關顧中產青年較少

    今屆有不少議員新丁,當中不乏八○後。然而,是否能反映年輕人的真正訴求呢?他指出,中產受政策關顧較少、青年上樓難問題突出,兩者又是網絡活躍者,議員更應通過網絡加強與該族群的聯繫。反“離補法”期間,有議員因收到許多網民意見而把網站關閉,他形容做法不當,是自絕於社會的行為。

    婁勝華有感無論在立法和監督政府方面,立法會都略顯被動。如有議事規則規定,議員在同一會期內不可就同一問題再提質詢。婁勝華主張正因問題重要,或政府的回應令人不滿,議員才需要再追問。規定束縛了議員的監督能力,並不合理,“被否決法案在同一會期不可再提”的規定亦要檢討。

    他亦提出,過去總是強調立法會要配合政府工作,然而配合應是雙方的,政府概念、公式化的質詢回覆並不令人滿意,議員有被敷衍之感,政府回應時應更詳盡具體。

澳門日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