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急救知識講座報名
  • 藝術節推母親節七折優惠
  • 業界促澳內地中亞旅遊合作
  • 瓊參與旅博會推動一程多站
  • 青少年學生書法賽報名
  • 裝備孩子迎戰人工智能時代
  • 城大雅高集團共育管理人才
  • 聖德蘭科普日親子同樂
  • 澳代表出席論壇探科普教育
  • 少林禪武文化研究會成立
  • 珠澳法律青年傳承五四精神
  • 蓮花獅子會成立理監事就職
  • 福州老人會遊穗增情誼
  • 業界嘉興研討新時代新聞攝影
  • 湯澔朗鋼琴獨奏受歡迎
  • 圖書館周活動吸引親子
  • 漁民婚嫁
  • 幻彩大巡遊攝影賽昨頒獎
  • 今多雲有驟雨
  • “下環巡禮”推動多元旅遊

手機網絡欺凌堪憂

2014-10-26 00:00

手機通訊軟體件已成網絡欺凌新平台

禤紹生

    微信等通訊軟件成青少攻擊他人新平台

    手機網絡欺凌堪憂

    【本報消息】據去年一項有關穗港澳網絡欺凌情況的調查顯示,澳門受訪青少年中八成人曾被網絡欺凌,情況較其餘兩地稍嚴重。街總駐校服務學生輔導員禤紹生指出,隨着資訊科技不斷發展,青少年使用網絡時間增多,接觸到網絡欺凌的機率增大。近年,本澳網絡欺凌現象不僅出現在網絡,    更向手機通訊軟件發展,其中    不乏小學生群體,這個新    趨勢值得關注。

    受害學生情緒低落

    禤紹生表示,時下青少年喜歡在網絡上分享狀態,以獲得別人關注,此文化影響他們對某人不滿時,可能利用網絡散播攻擊別人的訊息,加上其他人的和應與加入,使網絡欺凌行為愈演愈烈。很多青少年以為這種行為不需負責任,加上非“面對面”,心理壓力低之下更肆無忌憚。

    駐校服務每年均接觸到網絡欺凌個案,發現無論受害者、欺凌者或旁觀者,均出現不同程度心理影響。受害學生一般有焦慮情緒,出現成績下滑、心情低落等狀況,嚴重更會自殘。欺凌者漸對攻擊和取笑別人的行為習以為常,旁觀者則懼怕成為下一個受害者,久而久之亦不願幫人,造成三敗局面。

    強加群組肆意攻擊

    過去曾接觸一個案是兩名學生發生爭執,其中一人為報復,與其他同學聯手辱罵和杯葛另一人。受害同學最初避開欺凌者,但欺凌者在不需其同意下,將之加進微信群組,繼續欺凌。即使受害同學不斷退出群組,又有其他同學將他重新加入。最後,該名同學出現不敢上學、不敢用手機上網的情況,因不想面對欺凌者及接收到關於自己的訊息。

    他指出,澳門青少年網絡欺凌主要發生在兩種網絡平台,包括資訊網絡平台如面書,以及手機通訊軟件。後者特別是微信,結合資訊網絡平台(朋友圈),又有通訊和傳送相片功能,很受青少年歡迎,是新興的網絡欺凌平台。微信有一項開群組功能,欺凌者會透過開“班群”等,不斷發佈其一成員的照片或事件,加以恥笑和討論。“表面上是用手機,實際是一群人圍坐指罵一個人”,但青少年不察覺這屬欺凌行為。小學生群體因對欺凌意識不高,較常發生類似行為。

    家校須助青少減壓

    禤紹生表示,駐校服務接獲個案後,會協助被網絡欺凌的學生減壓,與家長和學校協商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情況得以改善。但仍有部分學生問題持續,主因是欺凌嚴重,如持續“圍剿”、恐嚇等,令受害學生壓力巨大,情況反覆。多年來,個案數字雖沒明顯變化,但相信現時得知的青少年網絡欺凌問題祇是冰山一角,因很多青少年遇上網絡欺凌,並不以成人為首要求助對象。

    他呼籲社會、學校和家長提高對青少年使用網絡的敏感度。尤其家長需多留意子女情緒變化及有否較沉迷網絡,即使是雙職家庭或輪班家庭,亦要創造親子相處時間,讓小朋友在遭遇問題無助時想起父母,從而讓社工及早介入,避免事態惡化。亦提醒青少年接收資訊後應驗證真偽,以免成為網絡欺凌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