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文化局增百冊館藏古籍電子書
  • “華佗寶誕”周六康公廟前地同賀
  • 澳門印刷業商會新閣就職
  • 化地瑪教師赴港交流收穫豐
  • 中藥質量鑒定研修班科大開課
  • 新華閱讀推廣活動別出心裁
  • 海暉幼兒體驗種植樂趣
  • 卅二澳教師赴穗取經AI教育
  • 建築師走進永援分享創意
  • 校際舞蹈賽成績公佈
  • 廣大生命教育學惜福
  • 專家科大研討澳科技發展
  • 菜農幼園懇親會祝三慶
  • 業界:引高質專才助澳企發展
  • 理大北航簽協議促科創發展
  • 辛中會參訪新疆收穫豐
  • 做個盡責寵物主人
  • 河北同鄉會選新閣續團結
  • 粵法學會訪民眾建澳
  • 四川廣安書記訪中總促合作

優化垃圾收集促環境衛生

2014-10-27 00:00

    優化垃圾收集促環境衛生

    隨着連接世遺景點的美化街道及重整舊城區街道工程開展,本澳環境持續改善,為進一步處理垃圾收集帶來的衛生問題,民署近年逐步引入不同類型的垃圾收集設施。

    本澳過去主要以傳統街道垃圾桶收集市民的家居垃圾,收集方便,但易引致垃圾外露、臭味逸散、污水橫流、拾荒者挑揀垃圾、蚊蟲孳生及鼠患等,同時影響市容、滋擾居民。民署近年引入不同的垃圾收集設施,如在具空間條件的位置興建封閉式垃圾房,內設紫外光燈、滅蚊燈、防鼠網、消防花灑系統等設施,減少垃圾外露衍生的環境衛生問題。對於街道較狹窄的社區,則引入壓縮式垃圾桶以取代街道垃圾桶,利用其佔用空間小、收集量大及相對密封的優點,提升社區的環境衛生。

    垃圾桶數量遞減

    由於本澳城市已高度發展,建造封閉式垃圾房需充分使用原有的城市空間,例如利用馬路中央安全島或行人天橋底位置等,並在設計垃圾房時,因應鄰近環境配合,以達致美化街道目的。例如在高士德大馬路與連勝馬路交界垃圾房、南灣大馬路垃圾房增添立體綠化元素;十月一號前地及羅飛勒前地具特色設計的垃圾房;氹仔拉哥斯街行人天橋底垃圾房善用空間的設計。垃圾壓縮桶則設點於具條件的原垃圾桶站位置,減少街道上垃圾桶的數目和增加垃圾收集量。

    在推行一系列垃圾收集優化計劃後,現時民署已建成並投入運作的封閉式垃圾房共一百三十四個、垃圾壓縮桶站共三十九個。全澳的街道垃圾桶數量已由特區政府成立前的一千五百多個大幅減至少於三百二十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