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原創IP亮相港國際授權展
  • 相約荔枝碗活動受歡迎
  • 圖書館周感受閱讀樂趣
  • 學者探討華文旅遊文學發展
  • 旅局新加坡路展拓東南亞市場
  • 聆聽教益
  • 坊會冀草堆街增交通指示
  • 建築工程界訪黔體會國家進步
  • 居雅再“甩皮”促正視
  • 團體籲筷子基北灣按時完工
  • 坊會盼動工拆沙梨頭危樓
  • 工聯:促正視氣候變化影響僱員
  • 新中圖基礎工程造價近七千萬
  • 沙梨頭殘危樓拆卸獲批
  • 路氹演練車禍塌方救援順利
  • 外交公署:為澳築堅固“領保長城”
  • 泉港副書記訪福建同鄉會
  • 閱讀日創作賽六十五作品獲獎
  • 妥善貯存護食安
  • 梁族聯誼會誕新閣續團結

坐言起行全面改造關閘

2014-11-18 00:00

    坐言起行全面改造關閘

    區域融合、同城化概念落實,延長通關當屬重要的一環,包括拱北關閘口岸“早六晚一”等三關延關方案,外界盛傳有望年底實行,特首亦表明態度樂觀。然而,延長通關並非增加開放時間便一了百了,人手安排、交通配套、通關環境等更需一併考量,不容鬆懈。

    關閘一向是本澳最大的陸路口岸,去年更以出入境旅客量超過九千萬人次的盛況,登上全國陸路口岸之首,外界預期今年突破一億人次大關。關閘的出入境人數以及過境車輛數量增長,十年間增速可算平穩。惜關閘的問題卻是多年如一日:從“臨時”幾乎變成“恆久”的“發財巴”停泊區、連接工人體育館到巴波沙馬路的行人天橋;改來改去仍舊悶熱不堪、情況混亂的地下巴士總站;出入境的車輛大打困龍,塞車連鎖效應“輻射”至澳氹交通。廢氣、噪音,一過關就面對着擁擠混亂的環境,附近居民苦不堪言。如此“城市門戶”也令旅客對澳門的第一印象幻滅,作為全國第一陸路大關情何以堪!

    早於六、七年前開始,由政府智囊至民間精英都認同關閘有重新規劃、綜合設計的必要,將所有與交通有關的元素,包括人流系統,以至周邊土地資源重新檢討,願望何其一致。當局早於一○年招標、一二年完成“關閘口岸暨周邊環境總體概念性城市設計”研究,聲言要將關閘打造成符合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的現代化城市門戶,以及建設完善的交通樞紐,可見當初取態。

    惟“急驚風遇着慢郎中”,即使方案既定,跨部門工作小組的執行效率卻慢如蝸牛,拖拖沓沓又兩年,關閘口岸旁的特警總部、工人球場的搬遷問題仍然議而未決,裹足不前。工務局近日再稱,設施擇地安置一日無着落,關閘規劃落實仍不具備條件;在延長通關“埋牙”一刻,延長通關所造成的眼前問題仍未解決,如此解釋,令人難以接受。

    須知道特警總部早有條件遷出,騰空土地並不困難。工人球場及體育館雖然使用年期不長,但為大局着想,社會尊重實事求是的原則。但這也是難得的康體文化場所,居民珍而重之,要拆而不償,蝕底事情固然冇人願意,據悉相關團體亦曾提出交換方案,問題是當局是否同樣釋出善意,與有關團體斟酌?

    北區人口和通關人流、車流不斷增加。未來港珠澳大橋通車及新城填海A區落成,牽連城區劇變,關閘一帶更是首當其衝。倘再不正視問題,死結只會越纏越緊,積重難返。隨着粵澳新通道的發展和輕軌站的規劃興建,是做好關閘口岸及周邊地區全盤規劃的契機,興建包括巴士、的士、輕軌站和“發財巴”上落客站、公共停車場等交通配套設施的運輸綜合樞紐,徹底解決關閘交通困局;同時結合步行系統,藉此提升人流疏導的能力,改善關閘“北大門”的功能與景觀,實現“現代化城市門戶”願景,坐言起行,時不我與。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