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新聞小語)檢視工作 再邁新步
  • 粵政協訪澳調研灣區“軟聯通”
  • 加思欄瀕危古樹今修剪護理
  • 昨午“紅雨”多區倒灌微浸
  • 青年墮代購騙局失九萬六
  • “一戶通”普及工作坊報名
  • 男子墮兼職刷單騙局失三萬五
  • 兩人墮“公檢法”失三百二萬
  • 祐社親子製作心意卡謝親恩
  • 內地漢綁藏舊手機青茂衝關被截
  • 工聯北綜兩活動致敬母親
  • 睡佛堂周三派福袋
  • 閩澳學聯體驗划龍舟
  • 繁促會聚會感恩母愛
  • 兩團體手作坊教製護膚霜
  • 哀傷輔導助疏解情緖
  •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成員的替補及宣誓
  • 基本法卅一周年推網上遊戲
  • “關愛少勇軍”推廣國防教育
  • 新聞特搜

小欖二百周年菊會揭幕

2014-11-24 00:00

二○一四年小欖菊花會開幕

十三米高的“大三巴”牌坊菊花造景

難得一見的綠色菊花“綠安娜”

    小欖二百周年菊會揭幕

    十三米高大三巴牌坊菊花造型矗立賀回歸

    【本報記者池曉東、李嘉倫中山廿三日電】小欖二百周年甲戌菊花大會,今天上午在小欖菊花園揭幕,展期至下月十二日。澳門粵協之友文化交流團一行在開幕式前觀看了是次盛大菊展。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澳門中山小欖同鄉聯誼會還製作了一座十三米高的“大三巴”菊花牌坊,成為今年小欖菊花會全場最矚目的景點。

    珍奇綠菊首次亮相

    清代嘉慶甲戌年,小欖十個菊社聯合舉辦大型菊花盛會。其後每逢菊花盛開時,當地各大家族將各種菊藝擺設在一起評比高下,曰“菊試”;後又發展為菊花會,會期數天至十數天不定,內容主要包括賞菊、賽菊、吟菊、畫菊、嘗菊、水上飄色、菊花戲等。小欖菊花會以花為媒,以菊會友,技藝精巧,規模宏大,構成了獨具一格的民間傳統綜合性花會。改革開放後,小欖鎮發揮菊花文化優勢,每三年舉辦一屆中型的菊花會、每年舉辦一次菊花欣賞會,並使菊展成為展示小欖群衆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

    今年恰逢小欖甲戌菊花大會二百周年,以“金秋小欖 ·  美麗菊城”為主題,展場劃分為花海區、造景區、展館區、美食區四大區域,展示“菊花與傳統”、“菊花與時尚”、“菊花與生活”、“菊花與文化”等內容。花會總面積約六百畝,除常見的小菊系菊花品種外,還有菊花腦、小欖地菊、杭白菊等食用茶用菊,及波斯菊、向日葵、皇帝菊等。在熱播宮廷劇《甄嬛傳》中,華妃看到小太監端着綠色菊花時,心生喜悅發出感歎道:“這綠菊貴重得連腿都抬不起來了。”是次菊展就首次展出了這種由南京農業大學引進的稀有菊花品種“綠安娜”。

    菊藝造景喜慶吉祥

    本屆花會造景區佈展菊花景點四十三組,社區、企業、港澳鄉親社團等踴躍參展,題材多樣,寓意深遠。各景點以菊紮作,以花燈裝飾,體現了嶺南菊藝造景的特色。衆多景點中,“欖菊書院”、“金玉滿堂”、“騰躍成龍”、“故鄉夢  · 赤子情”、“光耀濠江 · 喜慶回歸”、“愛之門”、“水上芭蕾”、“嶺南風采”等較有代表性。

    “欖菊書院”是此次菊展最大的一個景點,高十六米,面積接近二千平方米,使用菊花約一千八百平方米。城樓外牆全部用菊花裱紮而成,景點利用原有建築,創新化成別具一格的“菊城”。除了宏偉靚麗的外觀,“城內”還有乾坤,近二千平方米的室內空間設有“二○一四年小欖菊花會校園師生菊花藝術作品展”,讓城裡城外相輝映,成為名副其實的“菊城”。

    適逢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澳門小欖同鄉聯誼會特地專門在展場主會場位置搭建的本澳地標“大三巴”牌坊菊花造景,並同場舉辦澳門基本法宣傳圖片展、澳門荷花圖片展等,藉此慶祝盛世中的盛事,同時期望透過參展菊花會宣傳本澳旅遊文化,進一步加強兩地的互動交流。

    耗資數十萬元人民幣搭建的“大三巴”牌坊菊花造景,以“光耀濠江 ·  喜慶回歸”為主題,牌坊高十三米、寬十一米、厚一點六米,造型為本澳大三巴實景的一半,通體菊花,頂部設有銀光閃閃的十字架,牌坊多個窗戶還分別放置有宗教聖像,整個造型美輪美奐而又生動逼真,成為今年小欖菊花會全場最具人氣的美景,吸引遊客紛紛在其前地拍照留念。

    擬分批組千人觀展

    澳門小欖同鄉聯誼會負責人馮小龍表示,小欖菊花會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已聞名遐邇,每年菊展都人山人海。今年適逢澳門回歸十五周年,該同鄉聯誼會積極參展,並擬組織一千多名本澳居民分批次赴小欖觀展,目的是期望透過菊花會此一平台,宣傳本澳旅遊文化資源和澳門基本法,加強兩地民間互動交流,藉此進一步促進本澳與中山兩地的密切關係。

    (相關圖片由本報記者池曉東、李嘉倫中山數碼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