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銀行教育會簽合作協議
  • 政協進聖中三校分享國情
  • 高校研建虛實通聯跨境圖書館
  • 《文化雜誌》徵集慶回歸稿件
  • 《非高教專業發展制度》擬出台
  • “五 · 四”籌委訪何厚鏵介紹活動
  • 新聞特搜
  • 高校外交演講賽科大奪冠
  • 建築工程界黔考察建橋技術
  • 民青會:國家航天事業引領創新
  • 海洋智能科技展珠開幕
  • 修繕燈塔
  • 旅博會雲南茶主體館開館
  • 京首辦京澳科技創新論壇
  • 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多點啟用
  • 澳內地商雙向研學遊線路
  • 青島南區領導訪山東工商聯
  • 潮南區長訪潮州同鄉會
  • 白雲僑聯主席訪僑總促合作
  • 和光會新閣就職迎挑戰

冬至大如年

2014-12-22 00:00

冬至海鮮來貨價升,亦無礙市民購買意欲。

    冬至大如年

    今天(廿二日)是“冬至”節氣,其取義為冬天最寒冷的時節來臨。是日,太陽黃經二百七十度,直射南回歸線,是為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國際天文學界公認,北半球冬季正式開始。

    冬至曾是新年歲首

    冬至與春分、夏至、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測定的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中,祇有冬至、清明兩個節氣被列為傳統節日。民間向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是有歷史依據的。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曆法以進入隆冬為正月,因農事活動結束,全民休閒。古人認為“冬至陽氣起”,是陰極而陽始的轉捩點,從冬至之日起,天地陽氣漸強,開始新的循環,是大吉之日,因此,把“冬至”節氣日定為一年的“歲首”。這個劃分新年的傳統,一直沿用到秦末漢初。

    漢朝新曆改訂元日

    無可否認,先秦的曆法存在很多缺陷,屢經修訂完善,直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朝廷頒佈實施由鄧平等人制訂的《太初曆》(即現今仍通行的太陰曆,俗稱農曆),確定二十四節氣的位置,才將正月移到“大寒”節氣結束之後,定正月初一為歲首,並取“一元復始”之意,稱為“元旦”,又稱“元日”。

    應該指出,從漢武帝頒行《太初曆》一直到清朝滅亡的二千多年間,我國一年歲首歷稱“元旦”始終沒有改變。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民國建立,宣佈改用世界通用的公元曆(太陽曆)。公曆一月一日按國際慣例沿稱“元旦”,遂改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所以,國人隆而重之的“春節”這一名詞,才使用了一百來年。

    古代冬至例放大假

    儘管“冬至”從“歲首”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但其重要性沒有改變。據《晉書》記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由此“冬至”又稱“亞歲”;隋唐以後又稱“冬至節”或“冬節”。

    “冬至”節氣在天文學上所在位置的重要性,又是氣象學上節令變化的轉捩點,因此在古代十分重視,先秦有天子率領文武百官到南郊祭天的禮儀,漢朝以後歷代皇帝承襲不誤。除了官方盛大的祭天活動外,民間亦盛行祀家廟,禮敬父母尊長,設家宴,親戚拜訪相賀。

    為此,古代迎“冬至”,朝廷上下例行放大假,“百官絕事,不聽政”;軍隊待命,邊塞閉關;民間“冬至三日之內,店肆皆罷市”。

    凡此種種,“冬至大如年”沿襲至今,也算得上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未來三天低溫晴冷

    民間習稱的“數九寒天”,從”冬至”節氣的第二天開始,從“一九”、“二九”到“九九”共八十一天。

    今年進入十二月份以來,北方寒流接踵南下,粵港澳居民已體驗冷冬的滋味。本月十八日清晨,粵北高寒山區最低氣溫降至攝氏○度以下,廣州市區六點三度,均創入冬以來新低。今天是“冬至”節氣,新一輪冷空氣入粵,全省各地低溫寒冷天氣持續,預計廣州市區最低氣溫八度,澳門十度,是為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