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急救知識講座報名
  • 藝術節推母親節七折優惠
  • 業界促澳內地中亞旅遊合作
  • 瓊參與旅博會推動一程多站
  • 青少年學生書法賽報名
  • 裝備孩子迎戰人工智能時代
  • 城大雅高集團共育管理人才
  • 聖德蘭科普日親子同樂
  • 澳代表出席論壇探科普教育
  • 少林禪武文化研究會成立
  • 珠澳法律青年傳承五四精神
  • 蓮花獅子會成立理監事就職
  • 福州老人會遊穗增情誼
  • 業界嘉興研討新時代新聞攝影
  • 湯澔朗鋼琴獨奏受歡迎
  • 圖書館周活動吸引親子
  • 漁民婚嫁
  • 幻彩大巡遊攝影賽昨頒獎
  • 今多雲有驟雨
  • “下環巡禮”推動多元旅遊

重塑鄉土教育立愛家國基石

2014-12-25 00:00

    重塑鄉土教育立愛家國基石

    國家主席習近平旋風式蒞澳視察,連場重要講話惹中外關注。其中在第四屆澳門特區政府就職典禮上提出四點希望,前三點包括提升特區政府依法治理能力水平、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築牢社會和諧的根基,這是中央一直對澳門的期盼,也是澳門上下的共同心願。惟以加強培養青年的教育,保證愛國愛澳代代相傳、“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作為“壓軸希望”,在今年台灣、香港的青年學生運動事件的連串影響下,似有更深一重含義。

    澳門回歸以來,經濟社會取得巨大進步,“一國兩制”在本澳成功實踐,這一點無論是中央還是本澳社會都是有共識的,而如何將這些鞏固、擴大和傳承,引起廣泛關注。青少年作為社會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過渡鏈結,如何從法理到人心,培養青少年對“一國兩制”的認同,寓意深遠。

    認識文化樹立自信

    習主席的定調很明確,“愛國愛澳”是培養青少年的主軸基調。“一國兩制”前無古人,但後繼有人,其斷不是一代人的事。青年作為澳門社會未來的主人翁,只有堅定他們對澳門、對國家的感情,樹立起對國家與澳門關係的正確認識,才能使澳門“澳人治澳”、“一國兩制”的事業不會走調、得以傳承。至於如何培養?習主席在當日下午走進澳大與學生促膝談心時已露端倪,他一如以往強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古為今用”的重要,希望青少年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文化自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三點一脈相承、環環相扣。

    本土歷史教育缺位

    古人有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層層遞進。愛國,始於愛鄉;愛鄉,始於愛家;愛家,始於關心他人;關心他人,始於修養自己。教育是落實愛國愛澳的重要一環,愛國愛澳的聲音,從學校、社會、社團,不絕於耳,但“為何要愛澳門?為何要愛國?又如何愛?”心靈思考的原始問題,教師不容迴避。澳門因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對祖國近現代化的進程產生過積極的影響,要教育學生愛國愛澳,最基本是從鄉土教育出發。遺憾的是回歸十五年來,本土歷史教育始終缺位,既沒有被列入正規課程中,曾經出現的唯一一本本土歷史教材因各種原因遭“腰斬”。私校為主的教育體制,其背後有不同的社團或宗教力量支持,各為其主,對歷史缺乏一致理解,各校缺乏成型的本土歷史教育。依靠教師各自發揮的後果,是教育質素參差不齊。一班有志之士希望開發相關教材,建立鄉土教育資源庫,開設大規模的教師培訓課程,由於得不到實在支持,仍為空中樓閣。

    身份模糊降歸屬感

    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本土歷史教育的缺位,隨之或將導致一代人的身份認同模糊,潛移默化地影響歸屬感;對經幾代人的努力建立起多元族群的和諧社會基礎認識不深,也將導致對安定團結珍惜不足的局面,折斷由“愛鄉”萌生“愛國”的情感紐帶。

    要讓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當然不是簡單講歷史。只擺現象和事實讓學生辨識,並不符合教育的要求。澳門中西文化共融的歷史背景,加上年輕一代接觸豐富的資訊,辨識力正在形成。

    考驗教師詮釋功力

    如何讓他們在尊重西方崇尚的人權、自由、法治和民主的普世價值,同時不丢失以國家為重的集體主義精神,對高尚人格的追求、重情義輕利益的價值取向、謙和仁愛等傳統中國文化思想道德觀念,在兩個不同的價值體系中不會妄自菲薄,失去文化自信,這考驗教師詮釋歷史的功力,引導學生分析時政現狀的耐性;也緊貼澳門可否彰顯存在的歷史價值,保留自身固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本報記者  樊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