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穗樓市花式營銷 市場信心改善
  • 撤辣推盤 一手撑起市場
  • 業主持貨不多 二手樓善價而沽
  • 撤辣入市 非本地買家佔逾一成
  • 英經濟基本面疲弱 限制英鎊升幅
  • 撤辣見效 一手樓至少60宗成交
  • 穗首季出口逾千四億
  • 五一假來臨 人民幣區間波動
  • 中區都更重建項目 屢獲國際獎項
  • 日圓續貶值 日本經濟承壓
  • 學者:鯰魚競爭 促發展航線網絡
  • 內地三大航企各購百架飛機
  • 外企高管輪流訪華 所為何事?
  • 首季國產手機出貨量增6.5%
  • 商戶料“五一”生意較預期少三成
  • 灣區旅客:風雨無阻 即日來回
  • 四月賭收185億 學者:五月或190億
  • (一家之言)建新質生產力 鞏城市優勢
  • 新濠首季淨收千五萬美元
  • MTel推光通信助企轉型升級

德國成歐元區經濟復甦關鍵

2014-12-28 00:00

歐元區復甦之路非坦途 (路透社)

中英美德法及歐豬五國作為貿易夥伴的排名

    德國成歐元區經濟復甦關鍵

    在《澳門日報》十二月十四日刋登的文章中,本經濟小組引述曾在《南華早報》刋登題為“幫助歐元區重新踏上經濟復甦之路的五步曲”的文章。這五步曲包括:一、歐元區必須採取全面量化寬鬆措施;二、歐元區應暫停財政穩定公約;三、歐元轉弱對出口主導的復甦至為關鍵;四、美國及英國必須暫停任何貨幣緊縮措施;五、中國必須在貨幣政策上保持寬鬆的趨勢。

    暫停財政穩定公約

    上一篇文章祇探討五步曲的第一步,在這一篇文章,將繼續試圖探討餘下的四步曲及德國在這五步曲中所扮演的角色。

    說到第二步,亦即歐元區應暫停財政穩定公約的建議。歐元區經濟目前最需要的是放寬公共財政激發經濟活動,繼而令經濟復甦。歐洲央行的貨幣寬鬆措施一直被批評規模不足,即使有限度量化寬鬆所能帶來的任何正面效果,又被歐元區內各成員國政府迫切平衡財政預算及削減債務的需求而淡化。

    緊縮措施累及失業

    另外,緊縮政策帶來的各類削減措施,更剝奪這些飽受經濟困難的國家所迫切需要的重要刺激經濟措施,導致失業率(特別是年輕人的失業率)屢創新高。以法國為例,失業率為24%,此數字正是歐元區的平均數;意大利更高企於42%。

    不要忘記的是,財政穩定公約是在九九年歐盟成立前夕,當時各國經濟一般較現時為佳,是故各成員國承諾財政赤字必須保持在國家GDP的3%內。決定3%此數字時,無人可預料到○八年金融海嘯對歐元區經濟所造成的破壞力。雖然,嚴格控制公共開支及債務的原則,頗值得稱讚,但當環境發生根本變化,仍不顧一切堅持此項原則,實在故步自封。

    弱歐元未必利出口

    此外,3%的上限,即使在歐盟成立初期,歐元剛推出時,不是每一個歐盟區成員國也能自發性地遵循。當時不少成員國包括法國和希臘,還在這項規定上利用文字遊戲,在賬面上玩弄數字,在此埋下後來希臘財政危機的禍根。

    關於第三步,提到歐元轉弱對出口主導的復甦至為關鍵一事,本經濟小組較早前在《澳門日報》十一月三十日刋登的“歐元轉弱能否刺激經濟復甦”一文中已詳加探討。顯而易見,歐元轉弱能否對一個歐元區成員國的經濟有利,視乎該國是否一個淨出口國(貨品越便宜,銷量理應越多,對經濟越有利),或是一個淨進口 / 輸入國(出口雖然增加,但被上升的進口成本所抵銷,因此可能不利於經濟)。

    德國反對再推量寬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需要考慮,如果這一個成員國較多與歐元區以外的國家貿易,則歐元轉弱在匯率上的優勢,對出口及入口均有更大的影響;但若這一個成員國通常是與歐元區內的其他成員國貿易,原材料又是需要倚賴進口,則歐元轉弱,祇會在貨品成本上升這環節上構成影響。

    還有的是,如果要歐元大幅貶值,則歐洲央行必須推行較現時更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措施,但在這一方面,德國對此的反對並無任何減弱的跡象。

    最後,如歐元區個別成員國的GDP增長,大部分取決於該國的財政政策,這一方面,亦被德國堅持每一個成員國均需遵守歐盟區財政預算的規定而有所限制。

    中英美促全球經濟

    至於第四及第五步,亦即美國及英國必須暫停任何貨幣緊縮措施;以及中國必須在經濟政策上保持寬鬆的趨勢。這兩步驟明顯建基於上述三個國家,不單祇是維持全球經濟運作齒輪上的重要組合,更是與歐元區貿易的重要貿易夥伴。附表列舉中、英、美三國,與在前述題為“歐元轉弱能否刺激經濟復甦”的一篇文章中曾經論述的七個國家(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愛爾蘭、葡萄牙及希臘),在出口及進口貿易作為貿易夥伴的排名。

    從附表可看出,中英美三國與歐元區七個成員國,經常名列在前10位貿易夥伴之內。故此,如果中英美這三國經濟放緩,它們將縮減對歐元區出口貨品的需求,這將直接影響歐元區經濟復甦。這就是為甚麼第四及第五步要求英美兩國必須暫停任何貨幣緊縮措施,以及中國必須在經濟政策上保持寬鬆的趨勢。

    但現實環境往往並非如此簡單,當有迫切需要時,中英美三國的領袖別無選擇,亦無暇顧及對歐元區的影響,祇能採取對自己國家經濟有需要以及有利的經濟及財政政策。

    中國財策力求自保

    事實上,美國已正式煞停其量化寬鬆政策,並將在美國經濟有需要時上調息率;英國亦同樣因憂慮國內經濟狀況而延遲加息。最後,中國現正小心翼翼地嘗試平衡基本及迫切的財政和經濟改革,在此期間,一方面因短期的GDP增長勢必因此而減慢,但另一方面又要保持全年GDP增長維持在7%,以保障失業率維繫在一個可接受水平。故此,中國在經濟及財政政策上的取態,必然首要視乎國內的實際環境,而非歐元區經濟的需求。

    總的來說,中國有一句諺語:“求人不如求己。”歐元區如果要依賴中英美三國犧牲各自的利益來成全自己,恐怕誠如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名言:“太單純,太天真了!(both too simple and naive)”當然,如果中英美三國真的採取較為對歐元區有利的經濟及財政措施,這已很好;但若情況非這樣,又會如何?這祇能正如法國人所常說的“這就是人生!(c'est la vie)”

    德撐起歐元區經濟

    如果要自救,前述五步曲中的首三步是踏實而應該推行的措施。雖然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在月初聲稱歐洲央行加強量化寬鬆的措施,並不需要所有成員國的同意。但現實顯示,德國看來是最大的阻礙 / 絆腳石。且德國始終是歐元區內經濟最強大的成員國,亦是歐元最重要的發起國,且在過去五年差不多獨力支撐起歐元區的經濟。況且德國主張的財政緊縮及紀律,長遠來說,對每一個歐元區成員國都是有利的;以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德國始終是歐元區經濟增長的關鍵。

    (下)

    鍾立雄暨經濟研究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