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TikTok創作者起訴美政府
  • 波音恐遭美司法部起訴
  • 起龍儀式
  • “腳上攀比”
  • 中央編譯社出俄文版
  • 外國旅遊團乘郵輪入華免簽
  • (社論)澳門新定位是勉勵更是鞭策
  • 我“超級顯微鏡”成功升級
  • 陸:將出台懲“獨”法律
  • 習:帶動更多人保護長城
  • 國台辦:賴清德須明確回答
  • 陸五十一機艦巡台海
  • 普京讚習近平有遠見
  • 普京:俄從無拒絕談判
  • 菲坐灘破艦損仁愛礁生態
  • 普京:俄中都不接受
  • 嚴重車禍
  • 日移動支付PayPay故障
  • 日評估核污洩漏存重大隱患
  • 迫華客購物韓旅行社停業整頓

首款國產噴氣支線客機獲“准入證”

2014-12-31 00:00

    首款國產噴氣支線客機獲“准入證”

    “ARJ21-700的舒適性不亞於我乘坐過的任何一款飛機。”十二月三十日,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搭乘中國首款噴氣支線客機ARJ21-700從上海飛抵北京後感慨地說。

    創民機新試飛紀錄

    當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向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頒發了ARJ21-700飛機型號合格證。這標誌着中國首款噴氣支線客機通過中國民用航空局型號合格審定,飛機設計滿足保證安全的基本要求,獲得了參與民用航空運輸活動的“入場券”。

    二○○八年十一月廿八日,ARJ21-700在上海首飛成功。中國商飛公司從總師到一線員工都認為,ARJ21-700研製最艱難的工作已完成,交付使用的日子就在眼前了。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正如中國商飛公司董事長金壯龍所說,首飛成功就如紅軍長征剛剛翻過了雪山,接着就進入一片沼澤地。

    ARJ21-700不僅要實現研製成功,還要實現市場成功和商業成功,要順利地飛上天,首飛成功還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完成適航取證。於是,從二○○八年十一月首飛成功後,ARJ21就轉入試飛取證階段,由四架試飛飛機和兩架地面試驗飛機集中進行適航取證。經過六年的試飛,ARJ21-700完成了二千九百四十二架次、五千二百五十八小時的試飛,試飛時間超過波音,創造了國際上民用飛機新的試飛紀錄。ARJ21-700已完成中國民航局的所有審定科目,其取得型號合格證,意味着中國首架噴氣支線客機向着交付運營的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目前,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在按照有關適航規章,對第一架準備交付的ARJ21-700飛機進行單機適航檢查,對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的品質保證體系、運行支持體系和持續適航體系進行審定。通過這些審定後,首架ARJ21-700飛機就將交付客戶,正式投入航線運行。

    自主研製國際合作

    ARJ21-700從設計、研製到試飛取證總是與爭論和質疑為伴,但中國要堅定地走自主研發的路沒有動搖,“自主研製、國際合作、適航為準”的民機技術路線沒有改變。能否取得市場成功和商業成功,還要看其投入航線運營後的表現。對於ARJ21而言,進入市場還需有一個磨合過程,以實現設計完善和體系完善。投入市場後,ARJ21要實現商業價值和品牌價值,被市場所接受,擁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並為航空公司帶來經濟效益,還要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

    ARJ21的適航取證成功為C919奠定了堅實基礎並積累了寶貴經驗,C919真正寄託着國人的“大飛機夢”,其將在二○一五年完成結構總裝,而擺在它面前的測試、取證、運營之路也注定不會是一片坦途。其要實現最終的技術成功、市場成功和商業成功,唯有橫下一條心,扎實苦幹,別無他法。在國際市場上,前有領先的國際巨頭波音、空客,後有幾乎同步踏入民機市場的俄羅斯和日本、韓國,中國民機面臨的競爭異常激烈。

    中國民機產業起步

    當前,不論是設計、總裝、新材料研製、零部件供應,還是項目管理、服務配套,中國與國際民機巨頭都存在着較大差距。中國民機產業剛剛起步,還面臨着研製經驗和能力不足、民機工業基礎薄弱、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等諸多挑戰。無論怎樣,從ARJ21開始,對於中國而言,不管如何艱難,民機產業已經起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時代將永遠成為歷史。機隊規模達三千多架,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長兩成,千萬級吞吐量機場廿一個……一連串的數字表明,中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增長最快、潛力最大的民航市場,國際大型客機製造商紛紛瞄準中國,不斷加快新型客機的投放力度。

    中國發展民機製造業,將有助於促進上下游科研、材料、工藝、製造、管理、客戶服務與支持等基礎能力和產業提升,帶動和促進國產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引導飛機、發動機和機載設備等國產化,形成與中國民航業發展相適應的國產民航產品製造體系,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經濟轉型。

    (北京三十日電)

    新華社記者 賈遠琨 錢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