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日千葉縣爆禽疫
  • 台家庭貧富差距續惡化
  • 傅崐萁成功訪陸三啟示
  • 閩海警續金門海域執法巡查
  • 受損嚴重
  • 傅崐萁:兩岸交流百姓之福
  • 台輿論:接住善意開交流新局
  • 華兩大熊貓啟程赴西
  • 侵害魯迅肖像權樂樂茶致歉
  • C919六月首次境外商飛
  • 神十七航天員今回家
  • 烏:與美談判十年援助協議
  • 中企獲全球最大單筆造船訂單
  •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暫不辭職
  • 哈馬斯:新停火方案“無大問題”
  • 日自民黨眾院補選落敗
  • 尹錫悅與李在明會談
  • 肯大壩決堤逾四十人遇難
  • 美少年向人群開槍十傷
  • 日過山車半空急停

奶農難以承受的重

2015-01-13 00:00

    奶農難以承受的重

    近期,內地“倒奶殺牛”現象愈演愈烈,目前已蔓延至廣東、山東、江蘇、河北、內蒙古、黑龍江等地。看着奶農把白花花的鮮奶倒掉,或把昔日高價買來、辛苦養大的奶牛不計成本轉手,甚至宰殺,讓人心痛。從早幾年的“奶荒”到近期的“過剩”,內地奶農的感受如坐“過山車”,背後暴露出內地乳業發展一系列問題。

    自二○一三年以來,內地飼料價格、人工等養殖成本不斷上升,但生鮮乳收購價不升反跌,從每公斤六元跌到當前的三點八元,青海、山東的散養戶奶價更跌至每公斤一點六元。部分地方奶站甚至拒收生鮮乳,奶農被迫“倒奶殺牛”。

    內地生鮮乳價格大幅下跌主要受國際市場影響。去年以來,國際奶粉價格持續走低,同樣一噸進口奶粉,到岸價比國產奶粉平均低一萬元左右,乳品企業更願意用進口奶粉作為加工原料,對國內生鮮乳的需求明顯減少。加之去年國內生鮮乳產量增長百分之五點二,但乳製品消費市場低迷,進一步導致奶源的供過於求。

    除了奶源過剩、消費低迷,“倒奶殺牛”還有一大深層次原因——奶農與奶企間關係失衡。農業部奶業辦公室副主任鄧興照指出,與奶業發達國家大都實行養、加、銷一體化經營不同,我國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脫節,乳品企業掌控生鮮乳的收購權和定價權,奶農在價格上沒有發言權,“奶少時搶奶、奶多時拒收”,成為乳企和奶農失衡關係的真實寫照。

    奶牛養殖是內地不少農民脫貧致富的希望,而且很多奶牛都是靠貸款購買,如果“倒奶殺牛”現象繼續蔓延,衆多奶農的生計將大受影響。

    這一現象蔓延更可能危及中國奶業發展安全。專家分析說,國外奶農實力較強,他們可以長時間地低價銷售,當中國的奶牛殺得七七八八後,國外奶農再集體提價,屆時中國乳企毫無議價能力,只能任人宰割,因此當前的“倒奶殺牛”問題不容忽視。

    其實,“倒奶殺牛”在內地並非首次,每隔一段時間,奶荒和殺牛便會不斷交替上演。“滯銷降價——倒奶殺牛——緊缺漲價——買牛擴容——滯銷降價”似乎成了內地乳業發展一個難以擺脫的“魔咒”。這一“魔咒”暴露出市場失序、奶農抗風險能力弱、政府指導管理缺位等問題。

    受當前乳品企業庫存奶粉較多、乳製品消費增速下降、國際市場預期增產降價以及中國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逐步落實自貿協定等因素影響,未來內地乳品企業收購國內生鮮乳的積極性仍不高,養殖小區和散養戶仍將面臨較大壓力。

    針對“倒奶殺牛”現象仍可能擴大蔓延,當局應出台應急措施,一方面督促乳品企業履行收購合同,鼓勵企業收購國內的生鮮乳;另一方面,落實奶農救助補貼等多種措施,幫助奶農度過難關,將奶農的損失減到最低。

    長遠而言,內地要建立生產監測和風險預警機制,建立收儲機制,合理調節洋奶粉進口量,同時加強宏觀政策指引,制訂乳業發展長遠戰略,引導我國奶牛養殖由“散、弱、小”走向規模經營,乳業從傳統走向現代化,從根本上幫助廣大奶農擺脫“倒奶殺牛”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