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朝試射改良版火箭炮
  • 阿根廷火車相撞逾九十人傷
  • 南非促ICC勒令以撤出拉法
  • 俄進攻烏第二大城市
  • 聯大決議認巴符會員國資格
  • 中方:盡快重審巴入聯申請
  • 暨大僑文化研究院江門揭牌
  • 川暴雨泥石流轉移逾七百六人
  • 深圳直飛墨西哥城航線開通
  • 劉國中看望慰問護理工作者
  • 習:培養愛國擔當時代新人
  • 超大地磁暴爆發多地現極光
  • 中法關係繼往開來
  • 賡續鐵桿友誼夯實傳統友誼
  • 習訪歐引領夥伴關係正確定位
  • 民調:白民代聲量好感度墊底
  • 檢獲槍械
  • 台東冀與花蓮同步振興旅遊
  • 台中剛出生男嬰遭棄屍水井
  • 贛首家涉台檢察官工作室揭牌

郵筒與垃圾桶

2015-01-20 00:00

    郵筒與垃圾桶

    近日一則關於韓國垃圾桶與郵筒區別的新聞引起熱議,中國遊客在海外旅遊的形象問題再次成為討論焦點。

    韓國《朝鮮日報》呼籲“救救郵筒”,抱怨中國遊客習慣性地往韓國郵筒裏扔垃圾。媒體在報道中採訪了用中文勸阻中國遊客的韓國市民,也採訪了留學韓國的中國學生,暴露了有關“垃圾桶”的這個兩國社會文化差異問題。

    報道指首爾明洞和東大門的郵筒因為中國遊客扔的垃圾骯髒不堪,樂天百貨店前的郵筒每周能清出十升垃圾,東大門平和市場入口處的郵筒每周能清出二至三升垃圾。這些垃圾包括了煙頭、橙皮、竹簽及瓜子殼等。據悉,中國人把郵筒當成垃圾桶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韓國街頭沒有垃圾桶;二是語言不通引起的誤解。

    相信第一個原因才是主因,因為隨着這種事情多了,旅遊區的不少郵筒都已貼上“這不是一個垃圾桶”的中文“溫馨提示”,但狀況並沒有明顯改善。在旅途中飲飲食食是一大樂事,產生垃圾在所難免,但拿着垃圾卻遇上沒有垃圾桶的窘境,加上言語不通無法詢問當地人。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袋好垃圾,待回到酒店或者其他有垃圾桶的地方才丢棄。這當然會讓人覺得麻煩,但不能因為怕麻煩就破壞當地原有的規則及環境。畢竟遊客祇是短暫停留,但那裏卻是別人的家園。

    中國遊客令世界各地的旅遊業又愛又恨,因為中國“土豪”多,消費大手筆;但大聲喧嘩、在禁煙地方吞雲吐霧、亂丢垃圾等惡習也逐漸成為中國遊客的標籤。在外旅遊時,不僅需要入鄉隨俗,也需要自我約束。

    邦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