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電商預售機制退場 重用戶體驗
  • 預售機制減商家大促風險
  • 八千失業軍 按季少六百
  • 講者籲中小企善用AI助增效
  • 展商攜新款車亮相車展
  • 首季居民收入中位數首破兩萬
  • 首四月賭稅近300億 按年升近倍
  • 新濠夥攜程拓高端旅遊業務
  • 學者倡結合團進團出補航線空白
  • 酒店業:配合政策 創新提升服務
  • (一家之言)流量時代 還需實力支撐
  • 商界促做好準備 迎回歸遊澳熱
  • 今年旅遊市場榮景或勝疫前
  • 中國品牌出海 創造需求+從心智造
  • 李家超:提振旅遊經濟意義重大
  • 外交公署:亂港遏華終將落空
  • 父子爭執打鬥父死子被捕
  • 港去年騙案損失逾91億
  • 特首:集中拼經濟發展
  • 飛龍閃耀

遊客看升分流是政策重點

2015-01-24 00:00

    遊客看升分流是政策重點

    旅遊局日前公佈去年訪澳旅客逾三千一百萬人次,評估今年客量升幅相對保守,預期全年可迎來三千三百萬客。雖然年內不乏新場“助興”,包括銀娛昨日公佈五月底開幕的銀河二期及百老匯項目,預期第三季開幕的新濠影匯及年底開幕的金沙中國巴黎人。但旅遊局仍審慎預估新場效應帶來的客量增幅,一方面基於“重質不重量”的政策目標,緊守城市“爆錶”的防線;另一方面,也可能考慮到主要客源市場正受不同經濟因素影響。

    去年百分之七點五的客量升幅,已較政府年初預期倍翻,旅遊承載力不時為人所詬病。政府去年急推四條旅遊路線以達到分流旅客的作用,亦加強節假日人潮管制措施,把“人滿為患”的對民生影響降到最低。但如何扭轉旅客市場“重質不重量”,肯定不是兩三項措施便立竿見影,長遠分流需時配套。

    一方面,政府肯定要在檢討基礎上繼續優化現有旅遊路線,發掘並包裝可讓旅客作深度遊的資源,包括在步行路線沿線開發和創造旅遊元素,如以適當措施鼓勵消費行業到該區開業,滿足旅客購物及飲食等需要,減低一窩蜂擁到主要區份消費。

    其次,離島博企新項目投放市場,借助橫琴新通關措施和完善交通,無疑可分流相當數量的旅客,但亦難免有旅客參觀過博企新項目後流向中心城區,故如何完善交通以更短時間疏導旅客需要考量。這方面可能要待輕軌落成才有明顯改善,在此之前,只能靠主城區人流控制解決。

    旅客由量向質提升,關鍵在於城市旅遊魅力,也與回頭客掛鈎。首次訪澳旅客或匆匆一天遊,要燃起再次到訪意慾,城市魅力就顯得相當重要。且在多數情況下,再次到訪的旅客無論逗留時間及消費都有所增加,是“由量到質提升”的其中一種體現。

    提升旅遊魅力環節,未來陸續落成的博企路氹項目均主力發展非博彩元素,多元娛樂設施可為不同喜好的旅客帶來不同旅遊體驗,旅遊娛樂元素越多,也越能分流旅客及延長客留。

    營造友好旅遊氛圍,也可為小城魅力加分。包括交通配套、足夠的旅遊景點及路牌指示,以至每個澳門人的待客之道。尤其澳門立志朝休閒城市邁進,快進快出走馬看花的旅行團或不應是主流,取而代之的該是深度和個人化自助遊。這種旅遊模式着重城市人文氣息,其中澳門人能否對問路旅客報以親切回應,以禮待客,是重要一環。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