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蘇原副公安廳長囚十三年
  • “外國教授”借生態科研竊密
  • 李強:推進“兩重”建設
  • 廣東台原台長張惠建被查
  • “帶路”助中醫藥發展
  • 火山噴發
  • 美周末多地槍擊十二死
  • 日直升機故障迫降兩港遊客傷
  • 嚴重火災
  • 日客機越線接近跑道險撞機
  • 上月我新能源汽車銷量增33.5%
  • 我海警黃岩島常態化訓練
  • 王毅:中韓應追求和而不同
  • 美擬對華電動車關稅翻番
  • 華促美勿邊修路邊挖坑
  • 華春瑩線上“翻譯”美式雙標
  • 泰湄南河壩部分塌堤
  • 加林火失控煙霧蔓延美多州
  • 印尼洪災四十四人遇難
  • (社論)亞洲打響“貨幣保衛戰”

蔡兩岸新主張未脫嘗“獨”

2015-01-25 00:00

    蔡兩岸新主張未脫嘗“獨”

    台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親自主導的“中國事務委員會”日前首度開會,對兩岸關係所提出的“三個有利”、“三個堅持”,皆未脫“兩國論”基調。蔡英文在會上提出兩岸關係“必須面向未來,與時俱進”,但這種表態欠缺實質意義,因整場會議並沒有觸及核心的“九二共識”問題。

    停擺多時的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已於二十一日重新恢復運作,並首次開會,會議重點探討兩岸關係和國際形勢,委員會成員亦由原先七至九人擴大至九到十一人,新當選的台中市長林佳龍、桃園市長鄭文燦被增補為委員會委員,民進黨在當下重啟“中國事務委員會”,政治味道十分濃厚。兩岸關係在“九合一”選舉之後,發生多起重大事件,包括台灣十二個拉丁美洲“邦交國”中,有八國派代表出席北京的“中拉會議”、華府雙橡園元旦升旗等,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更在一月十七日給國民黨新任主席朱立倫的發去賀電,重申“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立場。對應最近兩岸的波濤起伏,民進黨中委會結論與其說是為尋求民共交集,突破最後一哩路,不如說是向美國表態、解決黨內問題,以及選舉宣傳。

    二○一二年“大選”,民進黨以蔡英文掛帥參選僅以六個百分點的輕微得票差距飲恨,蔡英文形容,這是距執政僅一哩路之遙。選後不少人分析認為,民進黨是輸在沒有明確的大陸政策,未能展現出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眼看二○一六年“大選”將至,民進黨經過“九合一”選舉的大捷後,由原六席縣市長猛增至十三席,民進黨形勢被看好,島內政治版圖已發生重大變化。國民黨“中央政權”被架空,民進黨基本實現“地方包圍中央”的戰略格局,大有機會於二○一六年重奪執政權、實現第三次政黨輪替。

    毋庸諱言,民進黨已自認為是“准執政黨”,也了解到其兩岸政策不僅會影響選舉,也會影響到選後的施政。在此背景下,民進黨恢復“中國事務委員會”的運作,並擴大委員會成員,目的十分清楚,就是為更好地統籌民進黨的大陸事務,借此顯示對兩岸問題的高度重視,讓外界感受到民進黨有調整改善兩岸關係的意願,也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爭取選民的認同和支持,增加二○一六年“大選”勝算機會。

    在首次“中國事務委員會”開會後,根據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轉述,蔡英文在中委會提出“三個有利”、“三個堅持”。她表示,兩岸關係必須面向未來,與時俱進。民進黨必須承擔責任,積極尋求台灣社會的共識,擴大處理兩岸關係的民意基礎。未來推動兩岸關係,必須有利於台灣自由民主發展,有利於區域和平安全穩定,有利於兩岸互惠互利交往。這段表述從字面上看似乎是積極的,但綿裡藏針,隱藏不少民進黨的舊主張。如“尋求台灣社會共識”,即疑似脫胎於所謂的以“台灣共識”取代“九二共識”。蔡英文是次在會上拋出,定調“三個堅持”加上“三個有利”,大大限制了黨內討論兩岸政策的空間,其定調主軸可謂“兩國論”的延伸。加上蔡英文於發言中對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急切躁進”、“缺乏風險管理”的指責,結合整體基調,不難看出民進黨的總體思路並未改變。

    民進黨恢復“中國事務委員會”運作,的確有探討、研究調整大陸政策的考慮,但這只是迫於內外壓力,為了獲得美方支持、拉攏中間選民的策略。其實,蔡英文無法迴避的問題是民進黨對“九二共識”的態度,如果繼續否定,“中國事務委員會”恐怕難有實質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