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節目表
  • 宋江曬當兵平頭照獲讚
  • 視事關心
  • 山田涼介想逛台北夜市
  • 桂莉芙白德露以女為傲
  • 莎蓮娜高美絲對前度不甘示弱
  • 金卡迪珊寵兒送迷你版豪車
  • 澳門資訊播《共和國符號》
  • 達克莊園兩遭入侵保鑣中槍
  • “一封家書”紅色短劇穗演廿二場
  • 十集紀錄片《廉吏傳》今開播
  • “貝九”首演兩百年
  • 慕曲鳴鳳賀端陽永樂開鑼
  • 花天亮冀拍另類續作
  • 梁弘立增進廚藝
  • 化妝間的僵化制度
  • 但願何伯冇娶錯老婆
  • 那英復出參加《歌手》
  • 王若琳承認憂鬱五年
  • 寧夏劇《星星的故鄉》央視播

二○一四年劇壇回顧

2015-01-29 00:00

    二○一四年劇壇回顧

    ——《肺人》《鏡海魂》帶來的聯想

    送別了二○一四年之後,羊年又近在眼前了。

    為本澳劇壇迎來新歲的相繼有演導一流、整體合作流暢,但意識內涵備受爭議的《肺人》,與描述本地一百六十多年前農民烈士沈志亮可歌可泣故事的長篇劇《鏡海魂》。前者以粵語演出,戲劇愛好者在報上網上都發表了頗多正正反反的觀點及評論;後者是一齣京劇,見報的評論者大都是京劇“票友”或學者。本地懂得欣賞京劇的觀衆遠比愛看粵劇的觀衆少。相信一般話劇愛好者對此劇興趣也不會那麼大。未知《鏡海魂》一劇的作者有沒有想過汲取京劇演出的成功經驗後,再把此具國民教育意義的長篇劇改編成粵劇、舞台劇(話劇)甚至是電視劇,以擴大它的觀衆層面及影響力?

    送舊迎新之際,先後見到有戲劇工作者在回顧劇壇現狀時表達了對未來劇壇的憧憬和願望。令我感到萬分困惑的是:在我眼中今不如昔的本地民衆戲劇在圈內人筆下,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景象!

    剖析本地劇壇現狀應以參與者(演出者與觀衆),劇本創作及劇場三方面為切入點,既該報喜,也該報憂,以找出共同努力的方向。面對民衆戲劇的停滯不前以至不斷萎縮,我這個老戲劇教師是難以在別人一片報喜聲中保持緘默的。且讓我在此也三報其憂,希望能引起戲劇工作者和有關方面的關注,共謀對策:

    一、參與面日見萎縮:參與本地戲劇活動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專業劇團雖有兩個,但其中一個早已名存實亡,經常有演出的戲劇組織已絕無僅有;一度曾十分活躍的戲劇演出如師生戲劇專場、親子劇場、長者戲劇匯演、全澳戲劇匯演、獨角戲比賽等已成了歷史名詞。公開的比賽或匯演,除了校際戲劇比賽中學組參賽的質與量有所提升,其他的已每況愈下。

    二、劇本荒:愛好創作劇本者少,莫說本地長篇劇佳作鳳毛麟角;像《人質》、《一門四美》、《李今貝醫務所》、《尾班車》、《偏心》、《有冇搞錯》等被一演再演的本地經典戲劇小品亦再不見有面世。尤有甚者,本地一年一度的文學創作徵稿時已把創作劇本摒棄於門外!

    三、場地荒:本澳迄今仍沒有可容納一兩百觀衆的正規小劇場,多不光彩啊!在舊法院黑盒劇場對外開放前,年輕人的演出多只能在不同工廠大廈廠房改建成的小劇場與熟口熟面的年輕觀衆見面,既難吸引更多的其他觀衆,其實也是資源上的浪費。

    從上述的劇壇現象來看,儘管我們過去一年有不少收穫,但這些收穫背後所存在的隱憂,又怎能視而不見呢?

    周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