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六措助力 業者料國際會議增10%
  • 學者:六措助澳經濟提質
  • 新中央酒店今試業
  • 三月團客按年升1.2倍
  • 特首巡視 冀助企提升生產力
  • 引入智能機器 燃料費減四成
  • 餐飲智能方案展示 助企升級轉型
  • (一家之言)惠澳六措助會展業擴市場
  • 承攬合同重長期 合作共贏向未來
  • 夕陽行業再添活力 環保設計顯特色
  • ESG要求延伸至選擇供應商
  • 制服商獲休企採購 開拓設計生產一條龍
  • 金沙:用料多樣化交貨準時 長期合作
  • 海外市場調整 港股資金好轉
  • 首季本地產品出口增7.8%
  • 大健康研討會探與文旅融合
  • 空頭力量強硬 日圓跌勢未止
  • 業界設計琴澳團產品 優勢互補
  • 看好“五一”檔 酒店料逾九成滿
  • 旅博會逾3.5萬人流 成交勝去年

青年要突圍少埋怨多求變

2015-02-04 00:00

    青年要突圍少埋怨多求變

    雖然香港上市失敗,但馬雲並沒有“放棄”香港社會,近日宣佈在香港設立十億青年企業家基金,又每年向香港的大學生提供二百個實習名額。一石激起千重浪,加上前日在香港舉行吸引七千人、引發三十次掌聲的講座,能言善道連美國人也折服的馬雲,帶給香港社會尤其年輕人的訊息量太龐大,澳門社會尤其年輕人,也應該好好領會。

    馬雲帶給香港社會的,絕不僅僅是十億青企基金和每年二百個實習名額,而是一種社會發展觀、企業的社會責任,包括主動為年輕人創造發展空間。著名經濟學家佛利民曾形容香港是典型的自由市場經濟,更是原始的資本主義社會,換言之,這是一個逐利至上、弱肉強食的經濟體系。比如地產主義橫行十多廿年,壯大了少數企業,犧牲了絕大部分中小企和個人的自由發展空間。又借助回歸以來內地的傾斜政策,香港經濟有了大幅度的膨脹,但資源和財富分配機制沒有跟上社會發展訴求,導致嚴重貧富懸殊,成為政治動盪的溫床。馬雲的舉措告訴香港社會,商界和大企業應該要有回饋社會、消弭財富階層、為基層創造發展空間的主動意識,這才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之道,否則,政治動盪必然反作用於經濟。

    馬雲帶給香港年輕人的訊息是,要有勇敢的創業精神、要有走向更廣闊天地的視野和勇氣,而不是囿於小城市格局憤世嫉俗。正如馬雲本身的例子,論創業的個人條件和環境機制,香港年輕人擁有的,比馬雲十五年前於內地的優厚得多,但香港多少年沒出過類似馬雲以創新致富的個案?環境對香港年輕一代的限制不是沒有,但相對於內地的年輕一代,香港人抱怨多了,拼勁少了;放大社會的不足不平多了,自我突破勇敢向前的人少了。還有香港的教育和大衆文化陋弊,灌輸仇恨和意識對立多了,確立正面價值觀和送出祝福、信任和安全感少了。

    馬雲帶給香港社會的第三個訊息是,香港人要重新審視全球國家實力格局的改變,不要再做井底之蛙,總是以一些生活習慣上的文化差異,對內地同胞抱着歧視和隔閡,對以往的其實並不屬香港人的虛幻種族優越感戀戀不捨。中國內地曾經依靠香港推動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如今內地的企業不但受國際資本市場青睞,也已經可以反饋香港社會。香港人更應該深思導致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的原因,是制度還是心態問題。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