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陳庭妮健身有成舉起老公
  • 孫興預告重返戲劇圈
  • 許凱一周漲粉卅萬
  • 媽閣水陸賀娘媽誕神功戲
  • 曾比特唔介意女友查手機
  • 葉振弘新歌自揭單戀
  • 《上海之夜》4K版康城影展首映
  • 林穎嫺剖白卅年前息影嫁人
  • 古天樂:全片佢打得最出色
  • 昭喜閃嫁企業家退出演藝圈
  • 添麥菲查洛美凱莉珍妮未分手
  • 森山直太朗今台北開唱
  • 尊尼特普做賣酒生意搵大錢
  • 陽光歌舞文化協會今演出
  • 凱莉米洛入選《時代》百大
  • 澳視澳門播《我的平凡愛情》
  • 情濃音樂協會今派票
  • 沙梨頭坊眾互助會今響鑼
  • 音樂劇《廣交天下》穗展演
  • 李晉豪享受音樂快樂

為了同一首讚歌

2015-02-24 00:00

門德爾松肖像

    為了同一首讚歌

    ——介紹“D大調的隨想”音樂會

    一八二九年正是巴赫的《馬太受難曲》首演的一百周年。可是當時歐洲的音樂粉絲們,早已淡忘了巴赫,他們大都對《馬太》聞所未聞。然而,門德爾松(Mendelssohn)卻是拍案而起,組織了合唱演員有百多人的盛大演出,由他親自指揮,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自此之後,巴赫重又“復活”起來,人們對巴赫的推崇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或許你會有疑問:在一百年間,歐洲出見了那麼多的作曲家,難道僅有門德爾松一人對巴赫音樂“心有靈犀”地情有獨鍾?原來,巴赫和門德爾松不但有共同的宗敎信仰,又有偕行的審美趣味。這就必須從德國的宗敎改革家馬丁 · 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18)說起。他是第一次把聖經譯成德文的人,他又是新敎的創始人,他的著作深刻影響了西方基督敎世界。馬丁 · 路德又重視讚美詩,在他所寫的二十首讚美詩中,最著名的是《堅固保障歌》(或譯作《我們的上帝是堅固堡壘》)。在二百年後,巴赫把這首讚歌加入到《馬太》等的一系列“受難曲”中,另外又用這首讚歌作為《第八十號康塔塔》(BMV80)的曲調基礎。門德爾松雖然是猶太人,但他家境富裕,生活在社會上層,家族都是基督敎徒。他同樣熱愛馬丁的《堅固保障歌》,並且把這段讚美詩,加入到了自己的《D大調第五交響曲》中的第四樂章,也因此,這部交響曲被命名為《宗敎改革》。

    門德爾松是個“神童”,在他一生中共創作過十七首交響曲,前十二首是在他十二至十四歲時所寫的模仿海頓和莫扎特的交響曲,全部是為弦樂隊演奏的,沒有木管和銅管樂器。因此,不屬於眞正意義上的交響樂作品。接下,他在十五歲時所寫的第十三首交響曲,加入了木管樂器,可是本質上仍屬於前類。門德爾松第一部眞正意義上的交響曲,就是即將在“D大調的隨想”音樂會演奏的《宗敎改革》交響曲。可是排序上,為甚麼又算是“第五”?那是因為在交付出版商前,這首交響曲的手稿遺失了,於是率先出版了他的第二《衆讚歌》,第三《蘇格蘭》和第四《意大利》,待門德爾松逝世後,才找到了《宗敎改革》的原稿,於是就成了《D大調第五交響曲》。

    二月二十七日晩澳門樂團的音樂會上,將由來自台灣的傑出指揮家呂紹嘉執棒,演奏這首交響曲。(下)

    徐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