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急救知識講座報名
  • 藝術節推母親節七折優惠
  • 業界促澳內地中亞旅遊合作
  • 瓊參與旅博會推動一程多站
  • 青少年學生書法賽報名
  • 裝備孩子迎戰人工智能時代
  • 城大雅高集團共育管理人才
  • 聖德蘭科普日親子同樂
  • 澳代表出席論壇探科普教育
  • 少林禪武文化研究會成立
  • 珠澳法律青年傳承五四精神
  • 蓮花獅子會成立理監事就職
  • 福州老人會遊穗增情誼
  • 業界嘉興研討新時代新聞攝影
  • 湯澔朗鋼琴獨奏受歡迎
  • 圖書館周活動吸引親子
  • 漁民婚嫁
  • 幻彩大巡遊攝影賽昨頒獎
  • 今多雲有驟雨
  • “下環巡禮”推動多元旅遊

論區行賞路線成效存疑

2015-02-25 00:00

林發欽

“論區行賞”推廣步行路線,但步行環境 、街道衛生並不理想。

從關閘到蓮峰廟途程雖短,但缺乏指引,遊客有心也難前往。

不開放內部參觀的東方基金會,旅客罕至。

    論區行賞路線成效存疑

    學者認設計存缺陷配套不足難分流旅客

    旅遊局連續兩年在新春前夕推出四條“論區行賞”步行路線,冀分流旅客的意圖明顯,惟是否有效言之尚早。有學者直言,縱觀其他地區推旅遊路線,均以設施配套是否成熟為依歸,澳門切忌“想當然”。況且某些景點是旅客必到之處,恐怕再增多路線亦無法達到分流目的。再者,現有的路線純以歷史文化景點串連,無法吸引不同背景的遊客,設計元素可更多元、更豐富。

    欠指示難按圖索驥

    旅遊局○三年底推出四條步行路線,指示不清、宣傳乏力、配套不足為人詬病。該局承認路線成效不會立竿見影,亦未想到評估措施效果的方法。不過,羊年新春前再推出四條路線,引領遊客進入北區、新橋、氹仔、路環等居民生活區,結果上述問題再次出現。

    昨日踏上“花地瑪堂 ·  緣聚濠江”、“花王堂區  ·  情牽中西”兩線,沿途旅客稀疏,景點更鮮見遊客問津。多處景點附近的路口缺乏指示牌,即使目的地近在咫尺,旅客也要詢問方知位置所在。此外,印載路線資訊的宣傳冊子在景點詢問處難尋蹤影,“論區行賞”手機程式的操作也有缺陷,地圖無法放大縮小,更與其他區域的地圖割裂,單看某條路線的地圖,旅客無法清楚判斷自己身處澳門的位置。

    宏觀管理紓緩壓力

    旅遊局前後推出八條旅遊步行路線,紓緩逼爆中區壓力的可能性有幾高?理工學院副教授、歷史教育學會會長林發欽“唔睇好”。指出政府每每在旅客入境高峰前夕宣佈新路線,是轉移公衆注意力的方式,也是一圓坊間將旅客引入社區、啟動經濟的願望。但對於旅客而言,基於購物需要和景點知名度,某些景點是“必遊”的,要紓緩旅遊旺區的壓力,靠的是旅遊宏觀管理,步行路線只是提供多一項選擇,難言分流,否則期望越高,批評更甚。

    再看已經推出的八條步行路線,基本上以歷史文化景點為路線串連,非以旅遊設施配套成熟與否為依歸,林發欽直指是“本末倒置”。無論路線設計在理論上多麽完美,實際反映是步行環境不理想,是否適合漫步旅遊引起質疑,不能想當然認為有文化歷史景點就可串連為路線。

    路線元素應更豐富

    以歷史文化景點設計路線的做法也陷入思維誤區,要為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背景、不同知識水平的旅客提供不同體驗,應該跳出歷史文化的框框。例如路氹生態之旅、節慶盛事之旅,甚至博彩之旅、美食之旅,只要跳出既定思維框架,路線內含的元素可以更加豐富多彩。

    四條新步行路線主要以堂區命名,林發欽對路線命名和分區原則也有疑惑。“氹仔嘉模 ·  葡韻風情”一線,雖然其中的住宅式博物館可領略葡式風情,但主題的四個景點都是中式廟宇,路線名稱和内容屬性不相符,或會誤導旅客,情感體驗也有落差。

    路線命名脫離現實

    新、舊路線的命名不統一,分區概念不清晰。澳門的堂區主要以聖堂命名。但在“花地瑪堂  ·  緣聚濠江”一線,七個景點都是反映傳統華人的社區生活,以僅有幾十年歷史的西方堂區名字概括中式景點不合適,以“望廈區”作表達更加清晰。此改動也有助解決景點分配錯位的問題,在望廈這個華人社區,歷史文化價值最高的是觀音堂,但因早在舊路線中已涵蓋,將其硬生生與望廈區割裂,連貫意義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