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電商預售機制退場 重用戶體驗
  • 預售機制減商家大促風險
  • 八千失業軍 按季少六百
  • 講者籲中小企善用AI助增效
  • 展商攜新款車亮相車展
  • 首季居民收入中位數首破兩萬
  • 首四月賭稅近300億 按年升近倍
  • 新濠夥攜程拓高端旅遊業務
  • 學者倡結合團進團出補航線空白
  • 酒店業:配合政策 創新提升服務
  • (一家之言)流量時代 還需實力支撐
  • 商界促做好準備 迎回歸遊澳熱
  • 今年旅遊市場榮景或勝疫前
  • 中國品牌出海 創造需求+從心智造
  • 李家超:提振旅遊經濟意義重大
  • 外交公署:亂港遏華終將落空
  • 父子爭執打鬥父死子被捕
  • 港去年騙案損失逾91億
  • 特首:集中拼經濟發展
  • 飛龍閃耀

全福事業動力(四)

2015-03-01 00:00

    全福事業動力(四)

    上文提到,因季度業績的原因,不少管理者每天做的大部分事情僅以下季的業績作目標,故投入大部分資源以冀於三個月內得到回報,這令組織的利益為此付出很大代價,包括長期增長率、研究投入等下降,因而威脅到三至五年後的健康成長。故組織的短期目標壓力令職員短視地關注短期收益,而忽略此舉給組織帶來的長遠破壞力。

    偉大與短視兩不融

    事實上,正是此種非理性亢奮式繁榮催生全球金融海嘯。故具激勵動力的本質是要對抗短視思維。以“專精”這個全福事業的第二個核心動力為例,它注定是要關注長期目標。因即使曠世奇才也不可能於短期內專精某些領域,更遑論專精廣博於跨域。

    以“如果,那麼”型獎勵去助人們精通某技能反產生反效果。例如若解決難題後可得到物質獎勵的兒童,會盡量選擇更簡單的問題去解決,以便容易獲更多獎品,故最終引致其所學到的東西更少,即短期獎勵將長期學習效益逐出場外。因若將外部獎勵作為最重要考量時,便很容易誘使他們將之轉化為最終目標,故使其傾向把努力維持在剛能獲獎(即達標)的水平。平氏因而認為,偉大與短視兩不相融,即取得具價值和意義的成就需遠見卓識,這也是全福者所具備的特質之一。

    傳統激勵的優缺點

    總之,在基本的薪福公平且足夠下,再用紅蘿蔔大棒去激勵那些需較高解難創價力者(即筆者所言的人才定義),去作出更高層次的解決問題力和創造力的做法,已受到各域研究的挑戰,因它會引致:內在更強力強效的動機消失、長期成績下降、扼殺超越物質層次的高質驚世創造力(大家可看看喬布斯的追求及成就)、抑制善行、誘發犯法、令人上癮、滋生短視思維等。

    當然,若在特定的機械式勞動環境下,“如果,那麼”型激勵仍十分有效。例如,研究者祇將前述的蠟燭難題作了少許改動,即把圖釘放在桌面而非裝在盒內。結果發現,可獲獎的一組其解難題所花的時間較少。因研究者此舉等同於暗示了答案,即把一個靠創造力的挑戰變成靠機械式推理的勞動。由於兩組均同在一條有明確道路、目標、答案的賽道上賽跑,故終點的胡蘿蔔鼓勵前者以更快的速度飛奔奪標。

    故對於不那麼刺激有趣且毋須很大創造力的機械型推理問題,獎勵可提供小量不會引起有害副作用的積極注射劑。這也如創建著名的“德西效應”的德西等心理學家所言:“對於無聊任務,獎勵不會破壞人們的內在積極性,因根本沒積極性可破壞。”艾氏的研究也發現,若任務需應用思維(即使是最基本的),那麼獎勵越大成績越差;若祇需機械的技巧,則獎金越多成績越好。

    改良傳統激勵模式

    故若要有效地提升職員或學生的成績,組織或學校在提供足夠及公平的獎勵後,應盡力讓工作或學習變得豐富多元以增加其“遊戲”性。若特殊性使然,職員或學生早晚所做的任務均毋須深度思維及創造力,而是一成不變甚至極無聊時,為最大地提升“如果,那麼”型獎勵的效益,管理者或培育組織可做足下述三項措施,包括:一、解釋該任務的必要性,即把不那麼具意義的工作或學習與更大的目標相連,令其產生意義及提升吸引力;二、承認該任務枯燥無趣,從而令其明白“如果,那麼”型獎勵祇是特殊情況;三、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任務,即非操控其自主權。故可讓他們清楚了解你所需的結果,而不需詳細說明如何達到。

    需創造力的任務則應改用“既然,那麼”型獎勵。因若跟前述的指派性限制任務般,以自己無法控制的方法去追尋自己不認同的目標時,不可能產生高質,更遑論獨到及震撼性的創造力。例如:你不該用“如果,那麼”型獎勵對設計師高調地宣佈:“若你給我弄張震撼性的海報就可得大獎金。”而是應在給其公平足夠薪福,予其自主權去創作,並須遵從:任何外在獎勵均是他預想不到的,且在完成任務後才給出去。如此才可避免他們將注意力放在獎項而非解決問題上。當“如果,那麼”變成上述的“既然,那麼”型獎勵後,他便不會認為獎勵是做該任務的理由,從而減少對內部積極性的危害。

    陳傑榮

    https://www.facebook.com/ComprehensiveEudemonia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