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以總理:將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 以軍空襲加沙多個目標
  • 彭麗媛參觀匈中雙語學校
  • “這不象徵中匈友誼成長?”
  • 中匈成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
  • 習:有信心戰勝各種挑戰
  • 中方:將採必要措施
  • 中方:證心虛氣急敗壞
  • 中方:美只有嚴格遵守的義務
  • 中方促日勿支持“台獨”
  • 日核研究所兩處遭放射污染
  • 西班牙預期壽命歐洲最高
  • 國際旅展
  • 覃輝在美刑滿被逐出境
  • 特朗普孻仔將步入政壇
  • 上月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
  • 韓醫學院教授集體休診一天
  • 日富士山“黑幕”工程推遲
  • 烏無人機擊中俄煉油廠
  • 米舒斯京連任俄總理

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①

2015-03-06 00:00

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中新社)

    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①

    (二○一五年三月五日)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三月五日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如下:

    一、二○一四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複雜嚴峻。全球經濟復甦艱難曲折,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多重困難和挑戰相互交織。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克難攻堅,完成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全面深化改革實現良好開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啟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邁出堅實步伐。

    一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的主要標誌是,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增速穩,國內生產總值達到六十三點六萬億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七點四,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就業穩,城鎮新增就業一千三百二十二萬人,高於上年。價格穩,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百分之二。“進”的總體特徵是,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增強。經濟結構有新的優化,糧食產量達到一點二一萬億斤,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三個百分點,達到百分之五十一點二,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由百分之四十六點九提高到百分之四十八點二,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

    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快於東部地區。發展品質有新的提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百分之八點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超過百分之二,能耗強度下降百分之四點八,是近年來最大降幅。

    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百分之八,快於經濟增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百分之九點二,快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一千二百三十二萬人;六千六百多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出境旅遊超過一億人次。

    改革開放有新的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重點任務啟動實施,本屆政府減少三分之一行政審批事項的目標提前實現。這份成績單的確來之不易,它凝聚着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堅定了我們奮勇前行的決心和信心。

    過去一年,困難和挑戰比預想的大。我們迎難而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實施定向調控,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態勢,我們保持戰略定力,穩定宏觀經濟政策,沒有採取短期強刺激措施,而是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實行定向調控,啟動力、補短板、強實體。把握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上下限,抓住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結構性問題,定向施策,聚焦靶心,精準發力。向促改革要動力,向調結構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潛力,既擴大市場需求,又增加有效供給,努力做到結構調優而不失速。

    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行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拓寬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範圍,擴大“營改增”試點。加快財政支出進度,積極盤活存量資金。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採取定向降準、定向再貸款、非對稱降息等措施,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小微企業、“三農”貸款增速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分別高四點二和○點七個百分點。同時,完善金融監管,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二是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針對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我們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以釋放市場活力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啃了不少硬骨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體制改革全面推進。

    扎實推動重點改革。制定並實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預算管理制度和稅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專項轉移支付專案比上年減少三分之一以上,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增加,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得到加強。存款利率和匯率浮動區間擴大,民營銀行試點邁出新步伐,“滬港通”試點啟動,外匯儲備、保險資金運用範圍拓展。能源、交通、環保、通信等領域價格改革加快。啟動科技資金管理、考試招生、戶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等改革。

    繼續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作為改革的重頭戲。國務院各部門全年取消和下放二百四十六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評比達標表彰專案二十九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一百四十九項,再次修訂投資專案核准目錄,大幅縮減核准範圍。着力改革商事制度,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達到一千二百九十三萬戶,其中新登記註冊企業增長百分之四十五點九,形成新的創業熱潮。經濟增速放緩,新增就業不降反增,顯示了改革的巨大威力和市場的無限潛力。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擴展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範圍,新設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穩定出口,增加進口,出口佔國際市場份額繼續提升。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一千一百九十六億美元,居世界首位。對外直接投資一千○二十九億美元,與利用外資並駕齊驅。中國與冰島、瑞士自貿區啟動實施,中韓、中澳自貿區完成實質性談判。鐵路、電力、油氣、通信等領域對外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中國裝備正大步走向世界。

    三是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增強發展後勁。在結構性矛盾突出的情況下,我們積極作為,有扶有控,多辦當前急需又利長遠的事,夯實經濟社會發展根基。

    不斷鞏固農業基礎。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實現糧食產量“十一連增”、農民收入“五連快”。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農業科技和機械化水平持續提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進度加快,新增節水灌溉面積三千三百四十五萬畝,新建改建農村公路二十三萬公里。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啟動實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有序進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加快成長。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着力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支持發展移動互聯網、積體電路、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新業態快速成長,眾多“創客”脫穎而出,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同時,繼續化解過剩產能,鋼鐵、水泥等十五個重點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年度任務如期完成。加強霧霾治理,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指標超額完成。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新建鐵路投產里程八千四百二十七公里,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一點六萬公里,佔世界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十一點二萬公里,水路、民航、管道建設進一步加強。農網改造穩步進行。寬頻用戶超過七點八億戶。經過多年努力,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惠及沿線億萬群眾。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擴大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試點政策實施範圍,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用,科技人員創新活力不斷釋放。超級計算、探月工程、衛星應用等重大科研項目取得新突破,我國自主研製的支線客機飛上藍天。

    四是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增進人民福祉。我們堅持以人為本,持續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線、建機制,儘管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壓力加大,但財政用於民生的比例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完善就業促進政策,推出創業引領計劃,高校畢業生就業穩中有升。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又提高百分之十。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七百四十萬套,基本建成五百一十一萬套。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百分之九點九七和百分之十四點一,殘疾軍人、烈屬和老復員軍人等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

    繼續促進教育公平。加強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建設,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國家助學貸款資助標準大幅上調。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補助政策擴大到三年。實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二十八個省份實現了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連續兩年增長百分之十以上。經過努力,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超過百分之四。

    深入推進醫藥衛生改革發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擴大到所有省份,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全民醫保覆蓋面超過百分之九十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深化,縣鄉村服務網絡逐步完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市達到一千三百多個。

    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動重大文化惠民專案建設,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向“戶戶通”升級。實施文藝精品戰略,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群眾健身活動蓬勃開展,成功舉辦南京青奧會。

    五是創新社會治理,促進和諧穩定。我們妥善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有序化解社會矛盾,建立健全機制,強化源頭防範,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

    去年雲南魯甸、景谷等地發生較強地震,我們及時高效展開抗震救災,災後恢復重建順利推進。積極援非抗擊伊波拉疫情,有效防控疫情輸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事故總量、重特大事故、重點行業事故持續下降。着力治理餐桌污染,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

    我們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十五件,制定修訂企業資訊公示暫行條例等行政法規三十八件。政務公開深入推進,政府重大決策和政策以多種形式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完成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改革信訪工作制度。法律援助範圍從低保群體擴大到低收入群體。加強城鄉社區建設,行業協會商會等四類社會組織實現直接登記。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了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我們嚴格落實黨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之以恆糾正“四風”。嚴格執行國務院“約法三章”,政府性樓堂館所、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編制、“三公”經費得到有效控制。加大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力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一批腐敗分子得到應有懲處。

    我們狠抓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實,認真開展督查,引入第三方評估和社會評價,建立長效機制,有力促進了各項工作。

    一年來,外交工作成果豐碩。習近平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出訪多國,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亞歐首腦會議、達沃斯論壇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亞信會議第四次峰會、博鰲亞洲論壇。積極參與多邊機制建立和國際規則制定。大國外交穩中有進,周邊外交呈現新局面,同發展中國家合作取得新進展,經濟外交成果顯著。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我們與各國的交往合作越來越緊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負責任大國形象日益彰顯。

    各位代表!一年來取得的成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不懈奮鬥的結果。我代表國務院,向全國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誠摯感謝!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表示誠摯感謝!向關心和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各國朋友,表示誠摯感謝!

    今天,正值元宵佳節,在這裡,也向各位代表和委員致以節日問候,並祝福全國人民幸福安康!

    我們既要看到成績,更要看到前進中的困難和挑戰。投資增長乏力,新的消費熱點不多,國際市場沒有大的起色,穩增長難度加大,一些領域仍存在風險隱患。工業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創新能力不足,產能過剩問題突出,農業基礎薄弱。群眾對醫療、養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有些地方環境污染嚴重,重大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政府工作還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少數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亂作為,一些腐敗問題觸目驚心,有的為官不為,在其位不謀其政,該辦的事不辦。我們要直面問題,安不忘危,治不忘亂,勇於擔當,不辱歷史使命,不負人民重託!

    二、二○一五年工作總體部署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化解各種矛盾和風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現代化,根本要靠發展,發展必須有合理的增長速度。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口,體制機制弊端和結構性矛盾是“攔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調整經濟結構,就難以實現平穩健康發展。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必須堅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有品質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於深度調整之中,復甦動力不足,地緣政治影響加重,不確定因素增多,推動增長、增加就業、調整結構成為國際社會共識。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凸顯,今年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去年還要大。同時,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有巨大的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發展基礎日益雄厚,改革紅利正在釋放,宏觀調控積累了豐富經驗。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定必勝信念,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着力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我們要把握好總體要求,着眼於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百分之七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百分之三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一千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百分之四點五以內,進出口增長百分之六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能耗強度下降百分之三點一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

    經濟增長預期百分之七左右,考慮了需要和可能,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與經濟總量擴大和結構升級的要求相適應,符合發展規律,符合客觀實際。以這樣的速度保持較長時期發展,實現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就會更加雄厚。穩增長也是為了保就業,隨着服務業比重上升、小微企業增多和經濟體量增大,百分之七左右的速度可以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各地要從實際出發,積極進取、挖掘潛力,努力爭取更好結果。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三點。

    第一,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預調微調,更加注重定向調控,用好增量,盤活存量,重點支持薄弱環節。以微觀活力支撐宏觀穩定,以供給創新帶動需求擴大,以結構調整促進總量平衡,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一點六二萬億元,比去年增加二千七百億元,赤字率從去年的百分之二點一提高到百分之二點三。其中,中央財政赤字一點一二萬億元,增加一千七百億元;地方財政赤字五千億元,增加一千億元。處理好債務管理與穩增長的關係,創新和完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適當發行專項債券。保障符合條件的在建專案後續融資,防範和化解風險隱患。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盤活存量資金,提高使用效率。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百分之十二左右,在實際執行中,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加快資金周轉,優化信貸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讓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

    第二,保持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我國發展面臨“三期疊加”矛盾,資源環境約束加大,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數量擴張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推動經濟在穩定增長中優化結構。既要穩住速度,確保經濟平穩運行,確保居民就業和收入持續增加,為調結構轉方式創造有利條件;又要調整結構,夯實穩增長的基礎。要增加研發投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強品質、標準和品牌建設,促進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提高、水準提升,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實現在發展中升級、在升級中發展。

    第三,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當前經濟增長的傳統動力減弱,必須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改造傳統引擎,打造新引擎。一方面,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大政府對教育、衛生等的投入,鼓勵社會參與,提高供給效率。這既能補短板、惠民生,也有利於擴需求、促發展。

    另一方面,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於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我國有十三億人口、九億勞動力資源,人民勤勞而智慧,蘊藏着無窮的創造力,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必將匯聚成發展的巨大動能,一定能夠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讓中國經濟始終充滿勃勃生機。政府要勇於自我革命,給市場和社會留足空間,為公平競爭搭好舞台。個人和企業要勇於創業創新,全社會要厚植創業創新文化,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我們要在完成“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的同時,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理念和科學的方法,做好“十三五”規劃綱要編製工作,謀劃好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 

    三、把改革開放紮實推向縱深

    改革開放是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必須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統籌兼顧,真抓實幹,在牽動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強發展新動能。

    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力度。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建立規範行政審批的管理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簡化註冊資本登記,逐步實現“三證合一”,清理規範仲介服務。制定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公佈省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

    地方政府對應當放給市場和社會的權力,要徹底放、不截留,對上級下放的審批事項,要接得住、管得好。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健全為企業和社會服務一張網,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資訊共用交換平台,依法保護企業和個人資訊安全。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各級政府都要建立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有力推進機制,給企業鬆綁,為創業提供便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都要簡化程式,明確時限,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多管齊下改革投融資體制。大幅縮減政府核准投資項目範圍,下放核准許可權。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實行項目核准網上並聯辦理。大幅放寬民間投資市場准入,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政府採取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設立基金等辦法,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重點專案。以用好鐵路發展基金為抓手,深化鐵路投融資改革。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不失時機加快價格改革。改革方向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幅縮減政府定價種類和專案,具備競爭條件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原則上都要放開。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務收費定價權。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健全節能環保價格政策。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全面實行居民階梯價格制度。同時必須加強價格監管,規範市場秩序,確保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

    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實行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除法定涉密資訊外,中央和地方所有部門預決算都要公開,全面接受社會監督。提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推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制定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的有效辦法。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調整完善消費稅政策,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徵範圍。提請修訂稅收徵管法。改革轉移支付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的事權與支出責任,合理調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

    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進金融改革。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設限額。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穩定其縣域法人地位。發揮好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產品供給中的作用。推出存款保險制度。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健全中央銀行利率調控框架。保持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均衡水平,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穩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人民幣國際使用,加快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完善人民幣全球清算服務體系,開展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適時啟動“深港通”試點。

    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發展服務中小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推出巨災保險、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創新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

    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分類推進改革。加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打造市場化運作平台,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有序實施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和規範投資專案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股。加快電力、油氣等體制改革。多管道解決企業辦社會負擔和歷史遺留問題,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和健全企業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要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切實提高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益。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增強各類所有制經濟活力,讓各類企業法人財產權依法得到保護。

    繼續推進科技、教育、文化、醫藥衛生、養老保險、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等領域改革。發展需要改革添動力,群眾期盼改革出實效,我們要努力交出一份為發展加力、讓人民受益的改革答卷。

    (下轉C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