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外媒關注福建艦海試
  • 政治話術凌駕科學
  • 我海警驅侵闖黃岩島菲船
  • 學者:賴應及早正向回應
  • 桐花綻放
  • 台一年期義務役徵兵不足
  • 藍:停電大時代何時休
  • 文旅部:“五一”長假關注天氣變化
  • 今夏我國多地或現極端強降水
  • 中美關係:探索大國正確相處之道
  • 橫跨三省強颮線橫掃南粵
  • 商務部:電動車無過剩產能
  • 北京車展
  • 習向勞動群眾致節日祝賀
  • 中方:美國焦慮過剩
  • 半年“出差”生活多趣
  • 二十屆三中全會七月召開
  • 神十七順利回家
  • 神十七乘組解鎖多項新紀錄
  • 146台胞獲發大陸船員證書

三大飛機總設計師談創新

2015-03-10 00:00

楊 偉(資料圖片)

吳光輝(資料圖片)

唐長紅(資料圖片)

    三大飛機總設計師談創新

    【據新華社北京九日電】回顧去年工作,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自主研製的支線客機飛上藍天;部署今年發展,要實施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項目。

    處在現代工業“皇冠”地位的中國航空業界,從李克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捕捉到一個重要關鍵詞:創新。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中國大型客機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大型運輸機總設計師唐長紅、某新型戰鬥機總設計師楊偉接受專訪,三位履職全國政協委員的飛機總設計師講述中國航空人的創新探索與夢想——富國強軍。

    力爭國際市場一席

    “報告中提到中國自主研發支線飛機飛上藍天,也提出在今後工作中不僅要開展航空發動機重大科技項目,還要讓中國的飛機也像高鐵一樣飛出國門,出口到國外。”中國商飛公司副總經理吳光輝說,這是國家對航空提出的更高要求。

    吳光輝不僅是中國大型客機C919的總設計師,還是ARJ21支線客機的原總設計師。

    航空工業對於經濟的帶動非常明顯,投入產出比大概為一比八十甚至更高。航空有着從設計、生產延伸到試驗、試飛、銷售和服務的龐大產業鏈條,能推進其他高技術產業和工業基礎能力提升,對於整個國民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

    “對於航空來講,創新是命脈。”吳光輝說,在民機領域,隨着民衆越來越高的出行需求,對安全、環保、舒適以及經濟性都提出更高要求,破解這些問題的出路就是科技創新。

    他說,中國航空工業要在依靠新設計概念、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以及新的驗證手段,生產出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讓中國飛機在國際市場擁有一席之地。

    吳光輝說:“很多人期待中國成為國際民機市場的‘第三極’。我們要以不斷創新來提升中國民機製造能力,讓中國飛機不僅為國人出行帶來便利,也為國外航空公司帶來更多選擇。”

    大型運輸機達要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長紅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大型運輸機的總設計師,也是新“飛豹”飛機的總設計師。

    備受矚目的“胖妞”運——20其實有個大名叫“鯤鵬”,於二○一三年初首飛成功。它的起飛重量為二百噸級,雖然噸位高、機體寬、機身胖,卻具有輕而強的結構和先進的機載系統,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下運行,研製過程中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

    唐長紅說:“飛機是一個時代技術的產品。你今天做的飛機就應該達到今天的技術水平,所以期待是很高的,門檻也很高;從行家的角度來看,更要關注它的性能指標,中國大型運輸機從基本性能上達到了現代技術。”

    “究竟該以甚麼方式發展中國的航空,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態度。關鍵技術、尖端技術是買不來的。同時,如果我們不開放,不利用可以獲得的技術,只單打獨行,是很難進步的。”唐長紅說。

    “所以,從知識、科學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要有足夠強的包容性,人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更要自強不息。”他說。

    原始創新應對挑戰

    “報告為國家未來發展指出了方向,也提出很多挑戰,我認為應對挑戰的關鍵之一就是要加強原始創新。”中航工業集團副總工程師楊偉說。

    “總理在報告中非常關注裝備業、中高端產品的發展,為我們從事的領域指明了方向。”正在主持研製中國某新型戰機的楊偉表示,以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推進技術成果轉化,這一明確指示在航空工業將發揮重大作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是一個屢被提及的關鍵詞。創新驅動、萬衆創新對於激勵創新激情、凝聚創新力量起到方向性引導。

    楊偉說,中國航空工業近年來呈現出的良好發展態勢既是國家形勢所需,也是大家努力奮鬥的成果,同時又是長期科技發展的積累體現。

    楊偉認為,要保持這種態勢,或持續發展,就需要我們更加強調原始創新,更加強調面向未來戰場環境,更加強調科研人員的主導和自主作用。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加大軍民融合也是大的趨勢,軍工企業要借助民營的創新力量,發揮好集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