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大論壇探討新文化運動
  • 旅大研討中央惠澳新措施
  • 百六學生培訓升掛國旗
  • 桂中醫藥大學訪澳大促交流
  • 環保基建設施演習應對風災
  • 男司機“自炒”被揭醉駕
  • 西灣橋兩車疑追尾兩傷
  • 客仔疑騙換錢黨15萬
  • 環保局:或涉非法排污
  • 新聞特搜
  • 兩關員涉騙薪共300多萬
  • 黃司:檢視管理整肅警紀警風
  • 財委會:去年廿投資計劃零執行
  • 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快上馬
  • 見識軍備
  • 賀一誠會見“五四”籌委
  • 駐澳部隊軍營開放展英姿
  • 學生:學習軍人勇敢堅毅
  • 機場擴建留地建架空輕軌站
  • 澳近三百上市藥物在琴可用

區合凝力打通高端遊

2015-03-11 00:00

    區合凝力打通高端遊

    新春期間因遊客爆棚,澳門中區實施了多天人潮管制,澳門社會各界、遠至京城“兩會”都在討論承載力問題。行政長官、社會文化司司長提出優化“自由行”;澳門中聯辦主任認為發展旅遊業不能影響民生,更評價六十三萬人口的澳門年接待逾三千萬人次遊客,是個奇跡。

    首先看承載力問題,至今似乎沒有一個公認的指標。若純以人口與遊客比例計算,鄰埠香港七百多萬人口年接待約五千六百萬人次遊客,即一名香港人接待近八名遊客;澳門六十三萬人口年接待約三千三百萬人次遊客,即一名澳門人接待五十名遊客,足足是香港的六倍多,加上本澳地域面積只是香港的三十二分之一,載承力似乎比鄰埠更吃緊、問題更大。但是否承載力“爆煲”?若將平均一名澳門人接待五十名遊客均分為三百六十五日,卻顯示每名澳門人一年中“清閒”的日子佔大多數!又預示着接待力仍可發展?如果沒有承載力問題,就不會出現人潮逼爆議事亭前地和大三巴牌坊,警方又不用接連多天人潮管制。看來本澳整體承載力問題不大,只是特定日子遊客太集中來澳,也太集中在特定區域,從而出現短時間、局部地域承載力超負荷,如同交通問題,塞車在上下班繁忙時間又或節假日,平時並不多車。故亦有社會人士提出把內地“自由行”分流問題,更有將遊客由“量”轉“質”的問題。

    回過頭來,分流也好、“量”轉“質”也好,正是特區政府提出的——優化“自由行”。提出優化內地“自由行”,第一時間想到與內地對口部門商討,這沒有錯,皆因“自由行”城市的開放、簽註限制等,都與內地權責部門相關,從這個意義或技術操作上,可起到“分流”內地遊客到澳的目的;尤其內地近日提到將於一六年實施“帶薪假期”,這樣可避免內地工薪階層集中放假,減少“自由行”集中在一些大節長假湧來本澳。但“量”可透過技術手段控制,“質”未必可控。

    優化“自由行”工作,相信提“質”才是重要考量。可是遊客的“質”是甚麼?財大氣粗?斯文有禮?抑或一家大小?還是高學歷背包客?相信又有一番爭論。就算有一個標準,但本澳是自由港,總不能設下框框,過框者才能入境吧⁈其實這個“質”,不是規範遊客,而是對應澳門本身,是要提升澳門人的質素,是要提升澳門旅遊業內容和服務質素,自身提升了,相應吸引高端高質的訪客。

    遇到問題時,很多時是自身出了問題,故必先檢討和自我調整、甚至改革。澳門正朝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目標進發,但設施不足、土地緊絀、人資更未提升,長路漫漫,幸有中央扶持,還得澳人奮發。區域旅遊是世界潮流,宜通過區域合力,豐富旅遊內容,解決旅遊服務、人力配置種種樽頸,正是增強吸引多元和高端客源的出路。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