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節目表
  • 已故艾美懷豪絲獲十億獎
  • 視事關心
  • 玉婆傳奇紀錄片八月首播
  • 張員瑛遭黑粉死亡威脅
  • 廣末涼子攜仔女為男友慶生
  • 莉莉施巴斯坦再攜手拍戲
  • 澳視澳門播《詩人奶奶》
  • 希莉比伯有喜賈斯汀開心到震
  • 珠海同鄉聯誼會今永樂響鑼
  • 勝健曲藝會今派票
  • 樂壇新一代音樂會明舉行
  • 萬物皆殺 聖經意韻
  • 歐陽兆樺為新劇兼三職
  • 持續進修提升自我
  • 骨肉相殘的豪門內鬥
  • 張鳳妮激罕復出
  • 趙露思任巴黎奧運火炬手
  • 劉俊謙范少勳被爆一齊上廁所
  • 澳門龍江粵劇曲藝團演出晚會

演悲劇眞箇派手巾

2015-03-12 00:00

    演悲劇眞箇派手巾

    日前,我在《鄭培英匆匆走了》一文中稱擅演悲劇的鄭培英,有“催淚彈”之譽,“演苦情戲”讓不少戲迷哭濕了幾條手巾。

    因睇苦情戲而哭濕手巾,這可以説是文學形容,但卻同時又是有其“本事”的——四十年代,靚少佳、郎筠玉夫婦領銜的“勝壽年”劇團推出大悲劇《金葉菊》。這是郎筠玉的拿手好戲(鄭培英的苦情戲嘗學自郎氏)。其催淚工夫一流,很多戲迷就是慕其名而來的。響鑼的頭台時,入場觀衆都在驗票時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一條手巾仔,擺明係“給你抹眼淚的”……這一招,果然大收招徠之效,有些本未購票的觀衆也搶住買票入場。一方面,固然是郎筠玉的演技高超,“淚點”頻頻;另一方面,多數觀衆(尤其是女性)手上那條白色的手巾仔,在起着“心理暗示”的作用,隨着悲苦的劇情發展,座上人初則“眼濕濕”,繼而低聲飮泣,高潮處更是同聲一哭!有些觀衆號啕大哭後,竟請求院方多給一兩條毛巾應急……有鑒於此,院方在第二晩重演《金葉菊》時,特地張貼吿示:“徇衆要求,派發手巾不限數量,如有需索,本院照派。”

    這個公吿,無異“鼓勵”觀衆“貼錢流眼淚”,卻也立收顯效,《金葉菊》連場爆滿。只苦了那些戲院清掃工友——散場後,總要掃出一大堆濕漉漉的手巾仔。用今人眼光看,入場派手巾,這絕對是一個廣告成功的範例。

    在多如牛毛的粵劇傳統劇目中,《金葉菊》的劇情並不算“慘絶人寰”那種,之所以有“若要哭,去睇金葉菊”之説,只是首演者、名旦肖麗湘演得好,使“苦情”元素發揮到淋漓盡致。她的“苦喉”唱得動人腑肺,連念口白也常賺人眼淚,例如女主角在念一封報兇(丈夫被殺)家書時:“陰魂不息回家往,氣死婆婆在家堂。家道貧寒難殮葬,出於無奈賣兒郎”等句,一句一頓,頓頓催淚,時人激賞,以後的千里駒、郎筠玉演此角,都各有妙處。

    《金葉菊》原為“新江湖十八本”之一,肖麗湘開山之後,還有馬師曾的改編本(上、下集),由老馬和陳非儂主演。它六次被拍成電影,從一九三八年的黑白片本到一九六〇年的《七彩金葉菊》(由任劍輝、余麗珍、梁醒波主演)。二十一年間,同一部粵劇,六度拍成電影,這可能是一個紀錄,可見其影響之大。

    童    仁